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徽 > 马鞍山 > 采石矶

采石矶

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镇唐贤街1号

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另两个是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海拔131米的翠螺山探入西侧的长江,月牙形的锁溪河包围了山的东面。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相传他醉酒后赴江中捉月,溺死于采石。游客来寻访诗仙足迹的同时,还可以看到秀丽的园林景观和壮阔的长江水色。

景区的大门在东北边,跨过锁溪桥入园后,门口有许多人文小景点,因为仔细游览完景区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便于掌控时间,最好先直奔南边的重要景点太白楼,回头出来时再游玩这些小景点。

太白楼为纪念李白而建,现在看到的是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前进是三层高的阁楼,后进是祠堂,左右有回廊相连。在它隔壁的李白纪念馆内,陈列着和李白相关的诗集、字画等文物。太白楼东北边的谪仙园为江南园林风格,不少游客走累了就会在亭台楼阁里坐一会。

上翠螺山可在太白楼西边的翠螺轩坐索道,直达山顶的三台阁,单程30元,由于爬上山顶只需30分钟,所以不是很建议坐。你可以先去游览沿江古栈道,古栈道通向翠螺山的北坡,北上南下,不用走回头路。站在三台阁的最高层第五层,往西能俯看长江与农田,往北能见到小九华山,每当黄昏,长江上的日落尤其瑰丽。从南坡下山时别错过李白衣冠冢和广济寺,寺前的三国赤乌井是采石矶最老的古迹。

古栈道悬于翠螺山的山壁,脚下就是滚滚长江,依稀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惊险。漫步栈道,沿途可以看看传闻中大将常遇春攻打这里时留下的大脚印;联壁台(李白捉月台);采石矶最大的天然石洞三元洞(三官洞)。

游览完所有重要景点后,最后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还有展出书法的林散之艺术馆,展出古砚台、书画的延园等小景点可以参观。出景区沿着锁溪河旁的乡间小道往南走,一直走到江边的陈家圩汽渡东渡口,从那里远望采石矶与三台阁,是不一样的景致。

当地人总把采石矶当大公园来玩,春天梅花、杏花次第开,学生、家长带着小孩都会来春游。进大门往北走到翠螺湾,映杉湖上有孩子喜欢的脚踏船,继续向北是烧烤区,备上食材来烧烤也是不错的选择,参考价租炉子(含炭)80元,每加一次炭10元。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东门内,地处荆州旅游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是游客进出古城的必经之地。故居占地10余亩,为仿明代四重院落,东房西园建筑格局,院内有明神宗御书楼名的“捧日楼”、“纯忠堂”,有后人咏颂江陵的诗词碑刻。
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始免费对外开放,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潭盘龙大观园位于湘潭市岳塘区芙蓉大道195号,占地11600多亩,总投资20亿元,由湖南盘龙投资集团投资兴建,距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15至30分钟车程,是美轮美奂的长株潭“后花园”。盘龙大
施耐庵文化园位于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
仙山公园,1993年建成。有靖兴寺,右侧为宋名臣祠,祀南宋抗金名臣、醴籍湖湘学派巨子吴猎和皮龙荣、杨大异等人。厅墙嵌有黄自元书“宋名臣祠记”碑刻。祠前有千年古樟。祠右为渌江书院,书院右下首有洗心泉。出书院后门,往右登
三江半岛,规划起始点为绵阳市涪江河段东方红大桥,由北至南以三江大坝为终点,芙蓉溪及安昌江部分河段,总长约7.5公里。规划核心区为总面积约5.35平方公里的湖面、三江半岛区域。三江湖由北至南,有机嵌入中心区、游仙区、经
故居坐落在湖南醴陵市渌江乡福建围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坐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有房屋32间,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1983年,故居为文物
绵阳七曲山,位于剑门蜀道南端,东傍巴渝三峡、西邻神奇九寨、南眺峨眉、北倚剑门,距“西部硅谷”绵阳45公里。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现在有员工100
状元洲亦称卢洲,坐落于市区东侧,秀江中流,面积约6公顷,形似巨舰。唐文人卢肇曾在此竖石为铭,苦读诗书,后中状元,故名状元洲。概貌状元洲是株洲乡醴陵的一处风景名胜,历来为醴陵八景之一,称为“状元芳洲”。 座落在渌江之中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语系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