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甘肃 > 酒泉 > 莫高窟

莫高窟

8:00-18:00

淡季(12月1日—3月31日)140元
旺季(4月1日—11月30日) 238元

https://www.dunhuangtour.com/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九层楼

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三层楼

洞窟编号第16~17号,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其中,第十七窟(晚唐,848~906)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bian(去声,上"巩"下"言")的影窟。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

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藏经洞陈列馆

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敦煌学的发展现状介绍。

莫高窟的画师

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小七孔景区有“小九寨”之称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景观峻险,气势雄伟磅礴大七孔景区与小七孔只隔3公里
观澜湖生态体育公园坐落于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于2015年6月20日开园。占地22万平米,是深圳北目前唯一具有生态旅游、体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主题公园。公园是以体育休闲和生态旅游为主题,集生态游项目、大自然课堂以及
九宫山风景区,位于咸宁市通山县境内,距离武汉市区约200公里,景区内奇峰耸立,幽谷纵横,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瀑布,其中最重要的景点是闯王陵(李自成墓),闯王陵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小月山上(也叫黄株包),主体建筑有门
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郊,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4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安顺以南100公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景区内有连绵的峰林,幽深的峡谷,恢宏的溶洞,纵横交错的地面地下河流,古河道遗址崩塌而形成的“盲谷”原始森林,还有“洞居活化石”洞中苗寨及原始古朴的
唐城景区全称为襄阳唐城影视基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襄阳市襄城区。景区依托襄阳建城28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展示盛唐文化,把汉江活水引入城内,通过8座桥梁与城内8条水系连接,形成“八
黄果树神龙洞位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位置,距黄果树大瀑布上游3公里处,已探明的洞底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全长4640米,平均高度21米,现开放游道1600米,游程约70分钟,底层暗河与黄果树大瀑布相连。神龙洞风光神龙
襄阳郊外约15公里的隆中风景区,是传说中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务农的隐居地,这里也是“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的发生地。襄阳隆中和河南南阳一直在争夺“诸葛躬耕之地”的称号,作为普通游客不用太在意这些,毕竟两地为了这个
郎宫景区是黄果树风景区六大景区之一,距离黄果树主景区大瀑布景区8公里,天星桥景区4.8公里。距省会贵阳仅120公里,乘车只需90分钟左右。郎宫拥有极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及世界上少有的度假生态环境。这里三面环水,河滩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