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汕尾市海丰县志记载,汕尾港形成于明朝中叶之后,凤山祖庙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由于福建渔民漂泊到凤山一带定居,开创基业,同时带来他们心中的保护神——妈祖,并建立了凤山妈祖庙。
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商旅两集、舟楫如云”的兴旺景象,凤山祖庙也因此于清乾隆壬戍年(1742)得以扩建,时至民国二十三年按原风貌重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社会及海外侨胞捐资进行大规模扩建、新建成天后阁、钟鼓楼和妈祖石像、以及凤山公园内的妈祖圣迹馆、海陆丰戏剧脸谱园和渔家风情馆和妈祖文化广场。
主要景点
凤仪台妈祖石像
凤仪台妈祖石像
凤仪台妈祖石像高达16.83米,由468块来自妈祖家乡的优质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是中国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为石像题写了“天后圣母”四个大字。凤山妈祖石像的落成,成为汕尾市的新标志。
“天后圣母”冰心题字
妈祖庙正殿
妈祖庙正殿
妈祖庙正殿是旅游区的主要建筑,也是汕尾港历史沿革的佐证。始建于明末,扩建于乾隆壬戌年(1742年)。建筑面积840平方米,正殿为三进二院布局,面阔三间,风火式山墙,硬山顶,称为“双星抱印,龙虎相护”,属正三山传统庙宇建筑。正殿融合丰富多彩的岭南建筑艺术,如嵌瓷、石雕、木雕、泥塑、彩绘等。
妈祖圣迹馆
妈祖圣迹馆
妈祖圣迹馆位于凤仪台景区,是我国第一个介绍妈祖生平、传说、圣迹的艺术馆。
圣迹馆重点选取了妈祖的十五个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采用现代声、光、电自动控制系统,十五个故事,十五组景点,妈祖的圣迹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天后阁
天后阁
天后阁建于1993年,为妈祖庙后殿,左右设有钟、鼓楼,前面是善男信女拜祀、祈愿的拜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就有数以千计的妈祖信众前来虔诚膜拜,香火旺盛。
鼓楼
天后阁采用清代建筑风格的“重檐插翼歇山型”石木结构。设计精湛,规模宏大,巍峨的殿阁,飞檐流丹,美仑美奂,融古典建筑学和现代建筑工艺于一体,极具闽南庙宇建筑风格。阁内供奉妈祖泥塑巨像、配祀神及二十四司神像,并安放有平安塔灯。
汕尾渔家风情馆
汕尾渔家风情馆
渔家风情馆位于凤仪台东北侧,由室内展馆和露天展区两大部分构成。风情馆内详细的图文介绍,实物模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营造了一个精致的渔家世界。
海陆丰戏曲脸谱园
汕尾市有“中国戏曲之乡”的美称,这里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个全国稀有剧种,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陆丰戏曲脸谱主要指初军戏(今称正字戏)的脸谱,较之现代京剧,这些脸谱造型更为简洁、古朴,用色较少、线条粗放、图案简练,讲求力度和视觉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