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宋少帝陵,坐落在南山区赤湾天后宫西面约五百米处,北依小南山,南临伶仃洋,为赤湾四景之一。
宋少帝陵,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少帝赵昺的陵墓。
元祥二年,南宋臣相陆秀夫带着九岁的宋少帝赵昺逃避元军追击,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陆秀夫担心宋少帝被俘受辱,背上九岁的少帝蹈海殉国,后来尸体流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被古寺的老僧发现,礼葬于山麓之阳。宋少帝陵位于深圳南头赤湾西部南山脚下。
陆秀夫负帝殉海像
据赵氏族谱《帝昺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飞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偶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心窃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拟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本山麓之阳。”另据当地人传说:宋少帝崖山殉国,几天后,有一元兵驾舟出海捞取漂荡在海面财物时,见一黄衣童尸身佩玉玺,便将玉玺取下送交元将张弘范,张断定童尸即赵昺遗体,立即下令兵卒出海捞取,零丁洋面再也不见童尸去向。后来童尸漂至赤湾,伏于沙滩,群鸟遮其上不散。当地父老惊谔之余,只见赤湾滩上天后庙冒起一团黑气,随至栋梁轰然堕地,父老乡亲方知童尸乃是宋少帝遗骸,于是取天后庙栋梁作棺木,收少帝遣骸葬于南山脚下。赤湾宋少帝陵的始建年代,凭传说当在元初,史料典籍均无从查考。如今的陵址,是1911年由旅港赵氏三支裔孙重修。初为灰沙砌筑,平面呈“凸”字形,长10米,宽6米,面向零丁洋,墓碑上刻有“宋祥兴少帝之陵”七个字。墓墙两旁刻有一副楹联:“黄裔于今延宗祀,赤湾长此执皇陵。”墓前有两只灰沙堆塑的镇墓兽。该墓初时赵氏后人历年皆来吊祭,后来便沉寂埋没于草丛林木之中了。
1982年,赤湾深水港破土动工,在修建与之配套工程赤湾公路时,被人发现此陵。后来,为了保存这一古迹,蛇口旅游公司在深圳博物馆、香港赵氏宗亲会的协助下,对陵址进行了修葺、扩建,全陵由50余平方米扩大至4400多平方米,使之成为独立的一座陵园。墓的东侧新立一块1米宽、2米多高的泉州白石墓碑,碑文为篆体阴文,风格古拙,为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所写。碑背面刻有“崖海潜龙,赤湾延帝”八个大字,字体苍劲,为著名书法家秦萼生手笔。墓前祭坛、祭台系花岗条石铺砌,造型优美,刻工精细。两侧各立石望柱一对,上置石狮。墓的后半部有黄色琉璃墙环绕,墙内有12个花岗石墩柱,颇为壮观。西侧建有圆形花坛、陆秀夫背负宋少帝塑像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