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是邯郸市的象征,又名武灵丛台,国家重点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丛台公园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
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
丛台历史
“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丛台始见于《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年)"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唐颜师古注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故称武灵丛台。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战国前期,赵国在七雄中国力不强,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穿窄衣,以能征善战著称,武灵王遂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争衡天下的军事强国。史载丛台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缀美妙,名扬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