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古琴台,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发源之处,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欣赏琴声。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说:“妙极了!巍峨高峻象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流水。钟子期又赞叹说:“妙极了!浩浩荡荡就象江河一样!”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通过琴声听出来。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览时,突然遇到暴雨,躲避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过琴来弹奏。开始时先弹奏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转而演奏表现高山崩塌的声乐。每弹奏一支曲子,钟子期都能完全领悟曲子的旨趣。于是,伯牙放下琴叹了口气说:“妙啊,您的音乐欣赏能力真是太妙啦!您心里想到的就和我想的一样,我怎么能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规模须然不大,但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