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8:00-21:30,淡季8:00-18:30
60元
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武侯祠大门
屋顶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用中柱分心,隔成内外两间。大门中开,拾阶而上,仰视朱红大匾,“汉昭烈庙”几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大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高2.7米的石狮,为祠宇增加了许多威严的气氛。位于大门中轴线外有照壁一座,古朴而典雅。照壁既是武侯祠主体建筑的前导,也给武侯祠平添了深邃和含蓄。照壁两侧的大榕树蓊郁苍翠,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拱卫着祠庙
刘备殿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
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
该殿为单檐歇山式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梁架式木结构。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雕花撑弓。金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外;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屋顶上盖筒瓦,采用重脊和飞檐翘角,并嵌瓷片碎瓦,上塑动物花草,工艺精致。室内采取砌上明造作法,使整个建筑显得高朗、明快、简朴,以体现诸葛亮“淡泊、宁静”的精神风范,表现了建筑师独特的匠心。该殿为纪念诸葛亮的主要场所,故历代名人题词、匾额、楹联甚多,其中以清人赵藩撰写的楹联“攻心联”最为著名。殿内供奉诸葛亮和他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贴金泥塑像,均高2米余。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情超凡脱俗。
惠陵
惠陵即刘备陵,由照壁、山门、神道、享堂等组成,依次排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照壁立于墓前,之后为山门,上悬“汉昭烈陵”匾,后接神道,直通享堂。殿内高悬“千秋凛然”四字匾额。其后为阙坊,正中嵌墓碑,上刻楷书“汉昭烈皇帝之陵”七字。阙坊后为墓冢,现存封土高12米,墓墙周长180米,墓冢周围有灰色砖墙环绕,砖墙外为红墙夹道,可由此至诸葛亮殿。史书记载惠陵为夫妻三人合葬墓,不仅葬有刘备,还有他的两位夫人,即先于刘备去世的甘夫人和刘备去世后22年病逝的吴夫人(蜀汉名将吴懿的妹妹)。惠陵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保存非常完好,从未被盗和发掘。
文武廊
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三义庙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
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
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 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古柏森森
柏树是武侯祠一个重要的标志,进门即可见到。旧时武侯祠中有两株古柏,枝繁叶茂,相传为诸葛亮亲手种植,名叫“双文柏”。只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古柏早已不见踪影,但后人仍不断增种柏树,以延续武侯祠的传统。现在武侯祠的柏树,多是近年栽种。今天所能见到的除了柏树,武侯祠内还有许多银杏、杜鹃、海棠、茶花、玉兰、腊梅等名贵花木。
盆景园
武侯祠内园林以辅助祠内建筑设施,共同构成了一处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园林式博物馆。园内配置多种川派盆景盆栽和地栽桩头,包括川派盆景特有的贴梗海棠、金弹子、银杏及梅花等古稀桩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以棕丝蟠扎为主,剪扎结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险,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在气势上构成了高、悬、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