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3月15日) 8:00-17:30(17:00停止售票,17:30闭园)
(3月16日-4月30日) 8:00-19:00 (18:30停止售票,19:00闭园)
(5月1日-10月31日) 8:00-20:00(19:30停止售票,20:00闭园)
40元
公元977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造了雷峰塔。从南宋开始,“雷峰夕照”便名列西湖十景,誉满天下。但在历史上,雷峰塔历经战乱,屡遭毁损。1924年9月25日,古塔终因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雷峰夕照”胜景从此名存实亡。
2002年10月25日,千年胜迹雷峰塔重建落成。雷峰塔新塔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的楼阁式塔;全塔通高71.679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新塔无论在景观建筑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雷峰新塔,具有四大特色
独特的景观、深厚的佛文化、优美的白蛇传传说和新颖的建筑特色。
一、看“景观”:登上雷峰塔顶层,我们的视线便被抬高了近百米。在塔外的檐廊上,迎风站立,四下俯瞰,西湖山水风光将全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观“佛教”雷峰塔地宫考古挖掘:古塔的镇塔之宝——安放“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这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处“佛发舍利”,这座稀世珍宝目前被供奉在景区内的佛舍利馆中;
三、听“爱情”:《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走进雷峰塔,可以看到许仙与白娘子这段缠绵爱情故事的重现;
四、品“建筑”:新塔在吴越时期老塔的原址上重新建造,是一座奇特的“塔中之塔”。塔基以下是老塔遗址,塔基以上是雷峰新塔,新塔尽可能沿袭雷峰塔原有的风格。
雷峰夕照的由来
“雷峰夕照”的名称最早见于北宋诗人林逋的《中峰(雷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岸闻。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后来南宋宫廷画院马远等画了十幅各有款名的西湖山水风景画,其中陈清波画了雷峰塔山水画,题款“雷峰夕照”,又传“雷峰落照”。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这一景观与题款名实相符,就成了留传千年名闻遐尔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历代文人墨客对“雷峰夕照”多有吟颂,如明代王瀛诗:“暝色霏微入远林,乱山围绕半湖阴。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
清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南巡至杭,御书“雷峰西照”,筑亭摹石,恭迎于雷峰之西。清雍正年间,李卫主编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虽赤城栖霞不是过也。”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雷峰塔的重建,将重现雷峰塔与保俶塔“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景观。
美丽的雷峰塔夜景
随着夜西湖的越来越美丽,晚上的雷峰塔更是璀璨夺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雷峰塔上数西湖夜明珠,可以真正体会“月亮之下,天堂之上”的感觉。
新世纪的景区既传承了雷峰老塔的深厚文化,又增添了雷峰塔更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整个景区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自动扶梯、观光电梯,提供电瓶车免费接送服务,无论是老人还是残疾人,都可以在景区内畅游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