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砌矮墙院内,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名曰“影香亭”,由青条石小桥连接。建于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是知州赵次进为赏欧阳脩手植梅而建。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因坐在亭中既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而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亭柱上刻宋代诗人林逋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小桥尽头有一圆门,两株青松立于旁,曲如虬龙,拱卫着大门,通过圆门可见古梅部分枝叶,圆门,石刻,青松,梅枝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两侧院墙壁上镌刻着两块碑石,上首“寒流疏影”,是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浙江湖州人尹梦璧题。下首“翠积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书立。“影香”二字也嵌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