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北京 > 西堤 海淀区 > 颐和园 > 西堤

西堤

西区景点

  西区是指西堤及西堤以西的景区,这一区域是清漪园时期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地方,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经费不足,此处大部分的景观未能得到恢复。

西堤和西堤六桥

  昆明湖的西堤是乾隆时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筑的。这道长堤和玉泉山、西山融合在一起,使颐和园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西堤的修筑,增添了昆明湖的景色,使水上景物丰富多姿。在西堤柳条吐绿、桃花绽红的季节,一条彩色缤纷的长堤,浮现在昆明湖的西部,是难得的画境。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西堤六桥,也是仿照苏堤六桥建造的,由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在练桥和柳桥之间,还有一座玲珑精致的景明楼。

  界湖桥位于西堤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上原有桥亭一座,今无存。清漪园时西堤南端之桥名界湖桥,西堤北端之桥名柳桥,光绪十二年修建颐和园时,互易了两桥的名称。顾名思义,界湖桥以分界湖水得名。桥南北方向坐落。

  豳风桥位于界湖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桑苎桥,后因避讳咸丰帝奕  的名字而改取《诗经》中《豳风》诗意为桥名。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桥南北方向坐落,桥亭长方形,重檐四脊攒尖方顶,面阔3间。桥的西部原来还建有耕织图、蚕神庙、织染局、络丝房、水村居等颇具江南特色的田园村舍,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玉带桥位于豳风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西堤上惟一的一座单孔高拱石桥,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石砌成,高约8.7米,有60根望柱、62块栏板,单侧有38级台阶米。玉带桥的桥体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形象生动,反映了雕刻工匠的艺术水平。东立面正中栏板上镌刻石额“玉带桥”。这座桥是当年乾隆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镜桥位于玉带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以唐朝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得名,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1950年拆除倾危的桥亭,1953年重建。镜桥为一平两坡式,桥下一方形桥孔,桥亭八角重檐圆顶.

  练桥位于镜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方顶。

   柳桥位于西堤最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界湖桥,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并易名柳桥。桥名源自柳色,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

景明楼

  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乾隆年间,楼名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句。建筑形式仿自元代赵孟《荷亭纳凉图》,为四面抱厦,计有正楼3间、配楼2座各面阔3间,穿堂殿5间,抱厦殿5间,净房2间,方亭2座,游廊66间。咸丰十年(1860年) 景明楼毁于英法联军。1991年始得重建。景明楼主楼1座,南北配楼各1座。三座楼均为2层,上下层均为面阔3间,进深1间。主楼下层四面出厦。景明楼主楼庑殿歇山顶,配楼棚歇山顶。游廊、方亭、净房等未重建。

藻鉴堂遗址

  位于西北湖中的岛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一组精美的建筑群,中心建筑藻鉴堂是一座2层的楼阁,后有烟云舒卷殿和高台春风啜茗台,是皇帝御临时观景品茶之处。南面临湖,有两座钓台对称地延伸至水中,极为幽静。1860年藻鉴堂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未重建,仅在藻鉴堂岛添建码头。1994年曾清挖藻鉴堂遗址。

畅观堂

  位于西北湖西北岸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由正殿畅观堂、东西配殿、转角廊以及山脚下的怀新书屋和睇佳榭组成。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时重修。畅观堂由畅观堂正殿、东西配殿、西南八角重檐亭、东南单檐六角亭、土山西北山脚下及东南山脚下房32间组成,是颐和园西区的一处重要景观。

畅观堂鸟展

  畅观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10间,南北有廊。单层勾连搭式歇山顶。西南、西北各有耳房1间。东、西配殿各3间。畅观堂东侧的建筑名睇佳榭,悬山顶,面阔13间,坐西朝东,前面有廊,其东有2间硬山顶西房,堂西南侧有6间硬山顶西房,堂的南院有南北房各3间,八角亭西侧有西房10间。

治镜阁遗址

  治镜阁位于西南湖中的岛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一组圆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筑。城堡共有内、外两重城墙,各设四门,内层上建十字形楼阁,菱花窗扇,建筑级别较高。阁周围还有四座2柱三楼的牌楼。四面门匾按方位题为“晖朗东瀛” “南华秋水” “爽凝西岭” “北苑春山” ,可以隔水环眺四周不同风光。咸丰十年(1860年) ,英法联军焚烧清漪园时,治镜阁因四面临水,且远离万寿山主体建筑群而幸免于难。然而,光绪十三年,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资金短缺,不得不拆下治镜阁的砖石木材去营造万寿山上庞大的宫殿,于是岛屿荒芜,原建筑仅存基址至今。

耕织图

  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北方皇家园林中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耕织图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因此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意寓为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幽美图画。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景区内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至今;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

  1998年,在各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颐和园将耕织图地域收回;又经过专家论证、政府批准,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在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和展览布置之后,“耕织图景观文化展”于2004年9月20日向广大游客开放。

更多景点
金水国小落成于1933年,黄家在海外赚钱回国后兴建,是当时台湾最新式及规模最大的洋楼小学。·阿拉伯式西洋建筑,山墙上装饰有雕刻,如天使、老鹰等,增添活泼色彩与民俗之美。·校门正中间还有一个A字形,在西方A代表优秀,用
王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
国家4A旅游风景区九龙谷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距莆田市区28公里,与风景名胜区九鲤湖接壤,俗称“下九鲤”,素有莆田“后花园”之称。进景区道路全程环绕秀丽的“千岛之湖”—东圳水库,沿途水天相连,花果飘香,风光旖旎
导游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同富溪与玉山主峰相望,现在新中横公路已将阿里山与玉山风景区串连起来。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而邹族原住民人文资源给阿里山更增添了许多奇趣。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
大黑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位于北票市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交界,距北票市区30公里,是一处以奇峰怪石、北国森林、杏鹃花果、冰瀑温泉、红亭碑刻、野生动物和祈福佛寺为特色的山岳型森林休闲旅
“天府之国”四川的东大门,以蔗糖闻名的“甜城”内江,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在灿若星辰的内江才俊中,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以其卓绝的才情而独步画坛、享誉世界,内江也因此以“大千故里”的美名享誉世界。为纪念这位世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赐匾额,与瑞应寺并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现
凉水湾景区位于兴文县共乐镇毛村,距县城约12公里,宜叙高速久庆出口6公里,是集历史博览、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精品旅游景区。景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由家风文化广场、古代家风文苑、近现代家风走廊、当代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