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海南 > 三亚 >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淡季(5月1日至9月30日):68元/人;优惠票41元。

旺季价(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81元;优惠票41元。

7:30至18:00

http://www.aitianya.cn/

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区一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当地政要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与“天涯”、“海角”石相隔的不远处,是“南天一柱”巨石。人民币图案老版人民币2元的背面就是“南天一柱”的风景图,面对实景时不妨仔细比较一下。“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榜所书。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西南23公里处,是海南标志性景区。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而得名。

天涯海角,以其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悠久惟一的历史文化——天涯文化驰名海内外,是海南建省以来企业第一亮丽品牌。游览区依山傍海,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画屏;椰林、波涛、渔舟、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了南国独特的椰风海韵。

知鱼湖

知鱼湖

知鱼湖源自《庄子·秋水》中《知鱼之乐》的一篇寓言故事,其中: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知鱼湖笼罩于轻纱薄雾之中,湖中嫩荷无数,火烈鸟若隐若现,似在欢声笑语;湖边绿影疏竹、柳枝低垂,似在浅唱低吟。游人从湖上石拱桥走过,侊若置身仙境。

天涯海角婚礼殿堂

天涯海角婚礼殿堂

天涯海角从1997年开始于每年的11月18日至21日都在此举办婚礼节。国内外新婚夫妇及金婚、银婚等婚庆夫妇可以在此参加婚礼活动,以留下终生美好难忘记的幸福回忆。

纯白的基底配上彩虹色的玻璃,使得整座殿堂犹如浮在水面上的皇冠。夜幕降临后的殿堂,在喷泉和彩色灯带的烘托下更加美轮美奂。

殿堂立面大块的透明玻璃将碧水、蓝天、绿地引入室内。置身其中,纯白的装饰加上鲜花烛台的点缀,即可欣赏美丽的风景又可感受到教堂式婚礼的浪漫与庄重。

天涯海角婚礼殿堂可举办容纳50人的个性定制婚礼。殿堂配套嘉宾休息区和上千平米的室外草坪,可以举办各种派对和晚宴。选择天涯海角婚礼殿堂,开启永恒之爱,记录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极目天涯

极目天涯

极目天涯观海平台是景区内登高望海的最佳地点,站在平台处可以以天涯石、南山108米海上观音、南海、沙滩等美丽和极具海南代表性的景观作为背景取景拍照。

玉兰含苞

玉兰含苞

著名的石景“玉兰含苞”。它本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此花静如处子,矗立在海边,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正如天涯海角一般,历经千百年的时空变换,承载了千百年的文化和情感积淀,成为人们心中深深的情结。

 这株石化的“玉兰”花也有人比作“莲花”,与远处的108米南山海上观音遥遥相对,这就是“莲花桥”的来历。

天涯海角星

天涯海角星

1997年6月3日夜晚,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天文观测者们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1997LK。2002年7月1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授予永久正式编号第9668号。2006年11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将这颗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66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天涯海角星”。为了纪念它,2008年在此树立了“天涯海角星”纪念雕塑。该雕塑的创作者是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雕塑主体为不锈钢制作,雕塑运用古代天文仪器——浑仪、赤道经纬仪的形象特征,融入天文学元素,有三个圆弧构成,分别代表“子午环”·“赤纬环”·“赤经环”。中心的这颗水晶制星体代表遨游在浩渺宇宙中的“天涯海角星”,反映它包含于浩渺无边的宇宙之中;雕塑广场采用了周易的八卦形式,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表明广阔的祖国版图中三亚这颗美丽璀璨的南海明珠与宇宙中那颗耀眼的 “天涯海角星”相交辉映。水池的周边地面布置着24只蟾蜍雕像,代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赤经环的 “24时”刻度和中国农历的24节气,意为天地合一、万物繁荣的喻义。整个雕塑体现了三亚人民同心同德,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望和海纳百川,热情好客的高尚品质。“天涯海角星”纪念雕塑与湛蓝的大海和海上的“日月神石--爱情石”融为一体,构成“日月星辰,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

日月石

日月石

在海面上有两块交叉矗立的巨石,分别刻着“日”、“月”两个字,就是著名的日月石。它是原《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所题写的。两石构成“心”型,相依相偎。围绕着这两块石头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也叫 “爱情石”。 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场景,就是在这取景拍摄的。同时,日月神石也是爱情、友情、亲情汲日月永恒的见证。

另外,“日月石”也叫鸳鸯石。关于“鸳鸯石”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故事说从前在状元帽山上,一位黎族男青年阿宝救了一位被蛇咬的汉族女青年阿贝,两人因此产生了爱情。然而,那时汉人是歧视黎人的,阿宝的媒人去阿贝家提亲,不仅没成,阿贝反而遭到一顿毒打。于是两人每天夜晚在一座桥上相会。然而好景不长,阿贝的父亲带人烧了那座桥,阿宝和阿贝便只好隔河相望。他们的真挚爱情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仙女请来百草仙子用红藤架起了一座桥,于是他们又重新会合了。两人感谢天上的仙女和百草仙子,希望能变成鸳鸯鸟,只要能成双成对地在一起,永不分离。正在这时,阿贝的父亲带着一伙人追来了,阿宝和阿贝见势不妙,便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同生,但求同死。”说完,相抱着跳进河里。第二天,河流出现了两只相亲想爱的鸳鸯,人们说这就是阿宝和阿贝。这对相亲相爱的鸳鸯从河里游到海里,又从海里游到河里,繁衍了不少后代,成了鸳鸯鸟的始祖。六百六十年后,他们在天涯海角游玩时,遇到了从天上来到人间的观世音,请求把他们变成一对石头。

海角石

海角石

海边矗立着巨大的花岗岩石,高峻雄奇、顶天立地。恰似天造地设的铜墙铁壁伫立在南海海边,正如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12月22日,第三次来天涯海角时的题诗:“任他风起云涌,我自岿然不动。”最高的尖石上题刻着“海角”二字,与“天涯”二字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天涯海角。在“海角” 石的背面石丛中修建有一个碉堡。1938年10月,广州陷落后,国民党将军王毅临危受命,任琼崖守备司令部司令,负责琼崖的防务。1939年1月8日在马岭也就是现在的天涯镇举行六千黎民歃血会盟共赴国难动员大会,王毅对黎民致训,号召黎民百姓团结起来,共同抗日。之后来到下马岭海滨,刻“海角”于石上。1939年5月10日,王毅将军带领部下来到琼中县和平镇乘坡河边层叠的巨石边上,为鼓励士气,将军饱蘸感情地写下“唯战能存”石刻。这两幅石刻的署名同为“王毅”。“海角”预示着新生,一个岛屿、一片陆地都是经过亿万年的地壳变迁,从一个小小的角开始成长起来的。

天涯石

天涯石

“天涯石”是景区的标志和象征。高10.8米,周长约66米,依山傍海的“天涯石”圆中见方,方中呈圆,“面朝东方”“四平八稳”,独占海湾一角,已有亿万年的历史,可谓“坚如磐石”。雍正五年,崖州知州程哲俯仰天地、遥望海天,心中有感而发,在一块巨石上刻下了“天涯”二字。程哲为江南歙(shè)县人,雍正二年至五年在崖州守任上。他不仅是崖州官员,还是徽州名人,是清代著名的书刻家。古陶瓷鉴赏经典《窑器说》就是。程哲所作。歙县程哲的七略书堂刻书传世的有30余种,660余卷。尤其是3次为其师王士祯精刊的《带经堂全集》,精工绝伦,为印刷史上的典范。在“天涯”石正下方还刻有“海阔天空”四个隶书体大字。据传是清末文人所题,但题刻者和题刻时间有待考证。

好运天涯景观大道

好运天涯景观大道

正如之前所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各自的“天涯情结”。随着时空变换,畅游今天的“天涯海角”己经是时尚的旅行,是幸福好运的象征,是释放心境情怀的好去处,更是好运情缘和表达浪漫爱情的圣地。往前方看,那里碧海蓝天,风景如画,预示着我们的人生充满美好愿景!美景可谓是一览无余,古代,由于远离中原,古人将整个海南岛视为“天涯海角”。但目前的海南能够释放天涯海角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就是我们天涯海角景区。不仅是今天海南旅游的象征和地标,同时也凸显着古代海南岛的沧桑。海南岛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景区是天涯海角。天涯海角也是海南岛历史文化的浓缩体现。

天涯一棵树

天涯一棵树

与“南天一柱”遥遥相对的地方,有一块巨石,下面长了一颗大树。奇特的是这颗大树是从石缝下面长起来的,树根和树干都被压在巨石之下,但却不肯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巨石的重压下寻找巨石间的空隙顽强生长,并枝繁叶茂。这棵树成为不畏重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人生境界和精神的象征,被称为“天涯一颗树”。

一位著名书法家看到此树,感慨万分,提笔写下了诗句:

天涯一棵树,阅尽人生路。

白发堪回首,绝境逢生处。

海判南天石

海判南天石

“海判南天石”刻是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一块摩崖石刻。最早的天涯海角并不在这里,宋元时在当时属于广东管辖的钦州有“天涯亭”和合浦廉州的“海角亭”,那时古人认为中国的南海与中国的南天相对应,这个南天就是指的太阳的行区,或者说就是北回归线以南。清朝的康熙皇帝按照孔子儒经《尚书》重新划定了南天的界限,据考证发现,“海判南天”题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康熙五十三年间(即1714年),康熙皇帝指派清朝大臣苗受、绰尔代、以及法国路易十四皇帝的使者耶稣会士汤尚贤,三位钦差于此主持测绘并剖石刻写‘海判南天’四个大字。“海”指的是中国南海,“判”是分的意思,“海判南天”就是把中国南海划分为南海和南天的意思,大家知道中国被称为赤县神州,而“海判南天”的意思正是中国版图的天地分界线,南为赤县,北为神州。

“海判南天”300周年雕塑墙

“海判南天”300周年雕塑墙

“海判南天”300周年雕塑墙,是2014年11月揭幕的,纪念“海判南天”300周年活动也是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右手边(指指海边“海判南天”石刻)的“海判南天”石刻是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距2014年的300年前——公元1714年,清廷派钦天监五官正苗寿、理藩院綽尔代和法国科学家汤尚贤到崖州观测点剖立“海判南天”石刻,是康熙天文大地测量的重要遗迹,成为十八世纪初中法科技交流的历史见证。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也就是1708到1718年间,进行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中国乃至世界地图测绘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举。测量采用三角、天文测量法,康熙皇帝委派法国科学家白晋、雷孝思、杜德美、汤尚贤、德玛诺、冯秉正和山遥瞻、奥地利人费隐和葡萄牙人麦大成等与中国官员共同测绘,于康熙五十七年完成清《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我们左手边看到的纪念墙浮雕图案取自17世纪80年代末法国博韦工厂创作的《中国皇帝史》系列织锦挂毯中的一幅,描绘康熙帝与法国科学家研讨天文测量的情景。

热带雨林奇观

热带雨林奇观

热带雨林生态区。这是景区在野生热带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植物修整和移植营建而成的。通过修建人造溪流,营造了湿度和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成为海南热带雨林景观的小小缩影。其中,特别吊植了热带雨林中的特有寄生植物“鸟巢蕨”,更添热带雨林景观特色。古木参天,藤萝交织,小桥潺流,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这条溪流取名“海纳百川”,热带雨林尽头还建有“平安桥”。

天涯人生路

天涯人生路

199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邓小平之子),在参观景区时提议修建的无障碍通道。这条道路时而开阔,时而狭窄,行走其间,会从中感悟到漫漫人生路上的许多悲欢离合,相聚欢散,从此领悟到天涯海角的文化内涵,感悟自己的天涯情结,一日天涯路,万世不了情。因此这条路被人们形象地称做“天涯路”,又叫(天涯人生路)。

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以至于人们忽略了身边的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我们要停下来看看周边风景,体悟生活,沉淀、欣赏与感恩,天涯海角,就是一个让人可以驻脚的地方。

南天一柱石

南天一柱石

高耸的圆锥形奇石,高约7米,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正面看,尤如一支神柱矗立于此,坚韧不拔、顶天立地,任由惊涛骇浪冲刷,巍然屹立不倒,我们大家看“南天一柱”石背倚大海,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史书记载:清代宣统年间,也就是公元1911年,崖州知州范云梯多次体察民情经常往返于此地,看到此石如此浩瀚,刚正不阿,心里立下了 “一日为官,终生为民” 的誓言。1909年,范云梯调任崖州直隶州知州,据传那年春节,他在州城衙门张贴了自己撰写的一副春联:在一日位,尽一日心,自我无私严执法,敢视机关为传舍;让几分情,说几分理,大家有事好商量,莫因涉讼到公门。景区的“天涯文化苑”存有一幅半楹联,其中完整的一副为:“有如此锦绣江山其恰称天南极地,看将来文明气象居然海上雄州。”题写时间为“宣统二年秋月”,落款是“权崖州直隶州事永安范云梯”。“楹联的字体跟‘南天一柱’的风格一样,尤其是‘南天’和‘天南’的笔迹,简直如出一辙!”时值末帝登基,清朝颓败,遭受帝国侵略。在此危急之际,范云梯苦心经营海南岛,期望海南岛能成为称之祖国山河的一根擎天玉柱,故题刻“南天一柱”于巨石之上,以祈求施政一帆风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之意。南天一柱独立于石磊之间,屹立于南海之滨,雄奇壮观,也为这柔情的海景增添了几分坚强。“南天一柱”摩崖石刻由此而生由此而来至今己有了一百年多年的历史。郭沫若在游览过后写下“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的诗句,抒发心中感慨。

有关南天一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情侣树

情侣树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首著名的诗名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诗中有这么一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大家看看我们面前这两棵世界上最幸福的椰子树,树干相互依靠,椰叶相互交融,彼此诉说着相亲相爱,幸福甜蜜的生活,我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的就是这种相依相伴吧!所以我们称之为“情侣树”或者“夫妻树”,是恩爱和美的象征。这一风景是我们海南椰风海韵的景色的极佳代表景点之一。情侣们不要错过跟它们合影的机会,一起牵手拍照吧!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内,还有几棵形态特别的椰子树分布在各处沙滩上,大家亲切地俗称为“歪脖椰树”。它们曾经被台风吹倒吹斜,却顽强地继续生长,树干的下半部与地面成斜角,上半部又直指蓝天。由于它们的与众不同,平添了几分妖饶的气息,上镜率出奇的高,成为天涯海角的一个代表性植物奇观。

可以和热带植物媲美的是我们左手边的这些奇石。植物是景区的园林工人劳心劳力精心种植的,而海边那些星罗棋布,形状各异的礁石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饮水”、“思源”井

“饮水”、“思源”井

雍正年间,程哲出任崖州知州,期间广施良政,惠受于民。一日,程哲骑马经过崖州下马岭,也就是今天的涯海角游览区,巡视民情,发现官民经过下马岭关隘时,头顶烈日饮渴难耐,出海的渔民往来岸边饮水不便,于是令人凿了两口井,方便来往行人驿马和出海渔民饮水。后来人们把两口井分别称为“饮水”“思源”井,以感激和缅怀程哲“一日为官,终身为民”的品德。

爱情誓言石刻

爱情誓言石刻

在天涯海角广场,天、地、海、山,日、月、星,永恒巨石、守护之心,天地、星辰见证。2008年11月6日,北京奥运会体操全能冠军杨威与杨云在这里举行了轰动全国、举世瞩目的浪漫婚礼。大家跟着我,看在广场的左右侧,矗立着两块石刻,左侧的“爱”字,右侧是杨威杨云的爱情宣言“情定天涯海角,相爱白头到老”。这些爱情石刻围绕着广场中央的天涯海角星,与海面上的心形 “爱情石”遥相呼应,是“日月星辰,交相辉映,情定天涯,白头到老”之意,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天荒地老”,每年一度的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吸引了无数有情人。为了一个崭新生活的开始,为了一个让爱永恒的承诺,为了一个永不变心的约定,他们携手相伴,来到美丽的天涯海角——中国最浪漫的地方举行婚礼,共同演绎着情定天涯海角,相爱白头到老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每年12月12日的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吸引了大批中外情侣、夫妻参加。

"桶井-马岭"火车站牌

"桶井-马岭"火车站牌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石碌,就是今天我们海南的昌江县,大量盗采富铁矿,石碌铁矿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富铁矿之一,利用这条铁路运输线从海南岛西部的昌江运至南部的三亚港后,再用轮船运回日本用来冶炼钢铁,制造枪炮。这条铁路是日本占我河山、窃我资源的铁证。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条铁路成为海南岛南部唯一的一条主要运输干线,为海南岛的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这条铁路至今己有70多年的历史。

赵鼎雕像

赵鼎雕像

南宋抗金宰相赵鼎,山西人,岳飞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精心培植才有了岳家军的崛起。这尊塑像,他头发散乱,双目悲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传神。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在吉阳军,秦桧仍要谋害他。为免拖累家人及朋友,赵鼎自撰墓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绝食而死,墓地葬在今东方县旧州村。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海口五公祠将其列入“五公”之一,供后人缅怀纪念。

鉴真大师雕像

鉴真大师雕像

鉴真大师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因学识渊博,才能卓越,蜚声海内外。日本当时佛教始兴,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天皇遣派僧人专程来扬州,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授戒律,为传播弘扬佛教,鉴真欣然应允。因受当时航海条件所限,一连四次渡海赴日都没有成功。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率弟子和日本遣唐僧等一行15人自浙江绍兴第五次东渡日本,但在海上突遇台风,漂流14天来到海南振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登陆,滞留一年多之久。鉴真在振州滞留期间,并不因海难而消沉,也不因置身天涯而愁苦,而是泰然处之,热心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他与弟子为当地修建大云寺佛殿,传经授典,“讲律度人不歇”,传播了中原文化,开化了当地世风,成为开拓海南文化教育的先驱,影响久远。后从振州北归,天宝十二年(753年),终于第六次东渡日本获得成功,成为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钟芳雕像

钟芳雕像

钟芳原籍琼山县,出生于明代的崖州高山所,也就是今天被誉为“海南第一文化古村”的三亚崖州水南村,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著名人物。钟芳,被誉为“崖州神童”,他7岁能诗,10岁中秀才,25岁中举,32岁登进士,入选翰林院,后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和户部右侍郎。钟芳才华出众,学识博而精,对律法、历史、医药、卜算等书籍,无不贯通,写出的文章“雄浑精深,气随理昌”。他在国子监讲学,“胄子莫不感动”。钟芳明确提出“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践知”的哲学观点。他的诗文作品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功力深厚,文采新奇。钟芳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术、体育、军事等方面。他写的《春秋集要》、《学易疑义》被选为考生必修的书目。清朝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四库全书》。他的著作还有《小学广义》、《皇极经世图》、《续古今纪要》、《崖州志略》、《养生纪要》、《筠溪先生诗文集》、《读书札记》等。钟芳是海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确是“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被人们尊为“岭南巨儒”、“南溟奇才”,与明代海南第一才子的丘浚、“海青天”的海瑞并称“琼州三星”。

钟芳父子也是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其子钟允谦,嘉靖八年,即公元1529年,中进士,历任浙江宁海知县、刑部主事、福州知府、莱州知府等职。父子先后考中进士,同为朝廷命官,被世代传为佳话。

冼夫人雕像

冼夫人雕像

冼夫人本是广东高州人,名叫冼英,嫁给高州太守冯宝,在统一岭南之后,请命梁武帝 “重置崖州”,结束了自东汉后,中原政府对海南岛控制名存实亡的状态,成为历史上对海南最具贡献的名人。冼夫人生活在南北朝的梁朝、陈朝和隋朝三个时期,她不仅是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更在历史大变革中,积极维护国家统一,被梁朝册封为“保护侯夫人”、陈朝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文帝册封她为“谯国夫人”。在她的治理下,岭南地区维持了110多年的长治久安。因她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显赫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盛称她是“我国历史上巾帼英雄第一人”。

林缵统雕像

林缵统雕像

戊戌君子林缵统,清末举人,也是是海南唯一参加戊戌变法的杰出人物。他二十岁参加郡试,名列第一。而后来到广州广雅书院和万木草堂听康有为讲学,与梁启超同为受业弟子,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公元1895年)入京会试,参加康梁等人组织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为戊戌变法的骨干成员。变法失败后,林缵统潜回海南,被清廷追革了功名。回到海南后,他不忘忠心报国,多次同友人到万宁、琼海等地召集商家议事,筹划开发西沙群岛,被赞誉为“华夏开疆之幸事”。他是我国提倡开发西沙群岛的第一人。他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病故于今天的万宁市,享年70岁。

黄道婆雕像

黄道婆雕像

黄道婆,又名黄巧儿,出生于宋末元初,十岁左右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后来她就随船到了我们海南岛最南端的崖州,就是现在的三亚。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年轻妇女只身流落异乡,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三亚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十分同情黄道婆的不幸遭遇,接受了她,让她有了安身之所,并且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还把我们当地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当时黎族人民生产的黎单、黎饰、鞍塔闻名海内外,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聪明勤奋,虚心向黎族同胞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浙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在我们当地大受欢迎,和黎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在三亚黎族地区生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后来黄道婆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于元朝元贞年间,从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返回故乡乌泥泾,就是今天的上海徐汇区。黄道婆重返故乡时,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她回去后,就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她根据自己在三亚学到的几十年的丰富纺织经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

一边教家乡妇女学会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一边又着手改革出一套新的纺织工具。经过她数年的努力,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经几百年久而不衰。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

18世纪乃至19世纪,淞江布更远销欧美,获得了很高声誉。当时称淞江布匹“衣被天下”,这伟大的成就其中当然凝聚了黄道婆的大量心血。上海一带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歌谣歌颂了人们对黄道婆为我国棉纺织技术作出卓越贡献的感激。黄道婆因此被称为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衣之母”。她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我们古崖州黎族同胞对于她的接纳和传授其先进的黎族纺织技术,她更是古代我们海南岛与内地文化传播的使者。

胡铨雕像

胡铨雕像

胡铨,江西庐陵府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人,南宋兵部侍郎,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金兵渡江南攻时,他力主抗战,募招义兵保卫乡里。他因与赵鼎一样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并掷书皇上请斩秦桧,被秦桧唆使宋高宗将他一贬再贬至吉阳军,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三亚崖州区。秦桧死后,胡铨始得北归,胡铨被海口五公祠列为“五公”之一,为后人所纪念。

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胡铨由新州启程前往自己新的谪地吉阳军。他从雷州半岛乘船,于澄迈县通潮驿(今老城镇)登岸绕岛西线前往,途经临高。在临高买愁村(今皇桐乡美巢村),口占“买愁村”七绝一首:“北望长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既怀念已经故去的赵鼎,又担心自己日后的命运,可见诗人当时的心绪。好在胡铨在贬谪广东新会县时,邂逅一美女名黎倩,相伴至崖城谪居八年之久,俩人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这也尽显他虽被贬天涯海角,依旧海阔天空的情怀。正所谓:功名不似文名远,宦海何如情海深。

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雕像

李德裕,唐代宰相。今河北赵县人,曾两度为相。唐宣中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被贬为崖州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这时的崖州在今海口的琼山。曾作诗《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相传李德裕有后裔流落在海口琼山一带。从隋代到元代共有49位宰相级官员被贬至海南,李德裕是其中的代表。他的诗词“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成为被贬官员的代表性心态写照。李德裕在海南岛谪居期间,居住在当时唐代的古崖州州治,即在今海口琼山期间,虽身处逆境,仍不忘著述立说,奖善嫉恶,热心传播中原文化,对海南岛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海口五公祠将其列为“五公”之一加以纪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小琉球位于高屏溪口之南,东港港口西南约15公里处,是台湾省附近14属岛中唯一的珊瑚礁岛屿,隶属屏东县琉球乡。整个岛屿北宽南狭,周围12公里,面积约6.8平方公里,地势略向东北缓斜,沿岸有因海水侵蚀所形成的珊瑚礁奇岩,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隋代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其余两个:刘文彩庄园、牟二黑庄园)之一。被称为豫商的精神家园,中原地区古建筑的典范。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显赫富裕了十几代、四百多年。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
归元禅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
澎湖列岛为台湾第一大离岛群,是台湾省最早开发的地方,位于台湾海峡上,多渔港,夜间万点渔火流动,忽明忽灭,与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辉映而形成“澎湖渔火”,曾被台湾省政府选为台湾八景之一。澎湖列岛由64个大小岛屿所组成,自然
古老的黄河野马般地奔腾着穿山越谷,经黑山峡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沙坡头,位于中
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位于郑开大道,是从郑州本土文化出发,从沉浸式电影场景出发,以电影主题演艺为核心,打造集电影互动游乐、电影文化体验、电影主题客栈、民俗和非遗体验等于一体的沉浸式电影潮玩地,通过园内布局及各类活动
十分瀑布位于台湾新北市平溪区,为台湾铁路支线平溪线的著名景点。地处基隆河上游瀑布群。十分瀑布落差高度约20米、宽度约40米,壮丽的水瀑、磅礴的气势,为台湾最大的帘幕式瀑布。十分瀑布位于新北市平溪区南山里,铁路支线大华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西北50千米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八百余种,是宁夏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山体巍峨,森林茂密,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里是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