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湖北 > 武汉 > 汉阳区 > 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

8:30-17:00。

20元。

武汉市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20号

归元禅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或称大殿,也是寺内僧人上早、晚课的场所。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均为脱胎雕塑。横额“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由清代大书法家冯家浩的亲笔所书。

殿堂中央的高台上,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佛祖塑像背面的佛龛中,是“海岛观音”的彩色泥塑。这组高6米、宽4米、倾角为30度的大型群塑,采用丝绸、棕麻等原生材料塑成。

大殿两旁的墙壁上,是十八罗汉的石刻像。在大多数寺庙中,十八罗汉都是以塑像形式出现,而归元禅寺现任方丈隆印法师在维修大殿时,考虑到塑像占地面积大,影响游人观光,采用清朝高僧竹禅法师的罗汉石刻供奉。 

藏经阁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后遭战火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得以重建。归元禅寺心净方丈(1920年至1922年)募资再次重新修建藏经阁,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5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1920年,为楼式建筑。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1935年8月赠与归元禅寺,约有2吨重,是缅甸工匠用一块重约3吨、高约2米的乳白玉石雕刻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四大玉佛”之一。 

罗汉堂

寺中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1902年完成重建,至今有近二百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格局,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采用“脱塑”工艺,由黄陂的两位塑师用了9年时间塑造而成。 

新山门

归元寺的外山门为新山门,采用仿古风格设计而成。外山门的扇门为仿古式朱红殿门,为三开门式,中间为一大拱门,左右各有一小拱门。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山门之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一奇。因为在帝制时期,只有得到皇上敕赐的寺庙,才可直书匾额。该直匾额高6尺,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式雄浑,是仿清朝著名书法家冯家浩的手迹。在武汉,悬直匾的寺庙,仅归元禅寺和古德寺两座。 

山门

山门为古典式的八字门形式建筑,朝阳而开,象征吉祥。归元禅寺山门前的石狮,连座共高2.3米,原镇守在汉阳县衙、府衙门前,是明代遗物。武汉解放之后,汉阳显正街的衙门撤销,信众将被弃下的石狮合力搬到了归元禅寺。 

昌明长老纪念塔

昌明长老纪念塔也称塔院。这里介绍昌明长老生平,展出昌明长老的遗物、书法等。另设有接待信众做法事场所及往生堂。 

归元正藏图书馆

归元正藏图书馆为全国首家由寺院完全发起、信众共建、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并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主题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4000平方米,六层仿清式徽派建筑,主体功能性建筑包括归元寺正藏图书馆、归元大觉宾舍两部分。

归元寺图书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藏书先期以佛学书籍为主,逐渐增加其他门类书籍,最终达到藏书20万册,佛教书籍占到40%,其他类书籍占到60%的规模。 

云集斋

云集斋前身系民国年间重建之南云水寮房。南寮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经咸丰、宣统兵燹,两度毁而重建。1953年由寺院28名僧人开办素食餐馆。1980年11月21日承办国家下达的素食国宴招待国宾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为素食餐馆开办史的辉煌一页。斋内的素菜特点是清淡、咸鲜,品种已有二百来种。

财宝天王殿

财宝天王殿内供奉五尊铸铜像,主奉财宝天王,每尊重约3吨。财宝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又名毗沙门天王,主管财源。财宝天王的坐骑为雄狮,位于后区的西南方位。 

圆通阁

“圆通”一词来源于佛典中的“圆通菩萨”该建筑于2009年上半年破土动工,是由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其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大型传统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建筑基座长宽各60.8米,占地4139平方米,高60余米。除了将请进25尊圆通菩萨外,此前运至归元寺的一块重达3.2吨的“镇寺之宝”和田玉将被打造成一尊2吨重的弥勒佛像一并在这里展出。2011年8月26日圆通阁已圆满举办“上梁”仪式,预计在2012年完工。 

钟鼓楼

归元钟楼之钟,上铸“归元禅寺幽冥钟”,自铸造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记载了武汉劳动人民手工技术、智慧和合作精神。取佛门“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幕击。则昏衢,疏冥昧。”教义。在以前,钟鼓楼每逢早晚殿或大法会,都要“钟鼓齐鸣”,设有专职的僧人“敲板”。 

放生池

放生池之设,体现佛陀之慈悲戒杀精神。放生池宽15.6米,长25米,由64根石柱和64块石刻板组成楼栏杆,每根石柱上雕刻一尊石狮。池内四角有“阿耨达池”四字,每个字有近一米见方。池中南北各置喷水莲花:热时,为水族喷水供凉;冷时,让水族栖息莲花瓣上晒太阳。 

观音阁双面观音

观音菩萨为双面造型,黄铜铸造,周围是汉白玉栏杆,像高18.8米,

立于一个3米高的莲台之上,重达20吨,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也称为圣观音像。

韦驮殿

韦驮殿门前的石狮为百年文物,出自清代匠人之手。大门上的匾额“归元古刹”为黎元洪的手书。民国元年(1912年),归元禅寺募化重修,黎元洪带头捐款,并赠送三块巨匾祝贺。其中,“归元古刹”和“胜大宏阔”留传至今,而“三乘广运”在民国年间被毁,现只有复裱本挂于老藏阁大门上。

韦驮殿的背面,有昌明法师写的“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其中“岸”字,“山”旁不在顶上,而是被摆到了一侧。此书禅意在于,修行之人,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能把“山”压在心头。韦驮殿内还有一处昌明法师的题字,位于正面供奉的弥勒佛像上方,写的是“皆大欢喜”。其中“大”字的一横中间格外粗,把这一横去掉,就是个“人”字,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喜”字的两个“口”也没有完全封死,意味“笑口常开”,应了佛像两旁的槛联上写的“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两行字。 

三圣殿

三圣殿以前是寺内僧人打坐念经的地方,主要供奉着“西方三圣”,三尊佛像均是采用高约4米、直径约1.5米的樟木雕刻而成。供桌前帘幕栏有四组唐玄奘西天取经故事的镂空浮雕群像。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位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发现一个神奇美丽的岩洞,洞中到处可见奇形怪状、洁白清亮、闪闪发光的钟乳石,时任该乡-韦明革给该岩洞命名为“水晶宫”。距乡政府3.5公里,交通方便。当地村民说,发现该洞的那一天,一村民由于劳
鸠兹古镇位于芜湖城东,依托扁担河而建。扁担河连接青弋江,早在北宋,沈括就在此修圩,仁宗皇帝赐名“万春”。南宋时,这里就成为集市,到元代已经成为重要商埠,也就是传说中的鸠兹老街。鸠兹老街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得名,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1公里,地处香港--广州--桂林黄金旅游线中间站上,总面积8000公顷,具有峰高谷深、山势雄伟、森林繁茂、动植物
苍龙峡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城南五公里处,属汶河上游支系,峡谷水源来自苍龙峡以南二十里外的莲花山。峡谷呈南北走向,峡长千米,峡深数十丈。峡岸怪石嶙峋,峭壁如刀劈斧削,隐现于苍松翠柏中。逢雨季,大雨滂沱,洪水汹涌袭来,直冲峡
柳侯公园位于柳江北岸中心广场东侧,始建于1906年,面积约20公顷,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于而在原来柳侯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现已发展成为占地15.5公顷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公园中有近7公
竹泉村位于临沂市沂南县北部,元明时期叫做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竹泉村旅游区在竹、泉、村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沂蒙山区淳朴的民俗、民风,打造成为竹乡景观与农家风情并融的度假观光旅游胜地。竹泉村旅游区包括竹泉
 陡水湖位于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交通位于处于上犹江中游,可从上犹江
茅山景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东南26公里处,地处南京、镇江、常州三市腹地。沪宁高速、沿江高速、104国道、312国道等交通要道穿插其中,使长三角地带15个城市到景区车程在1小时以内。主峰大茅峰,似绿色苍龙之首,也是
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西部山区,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A景区。她周边的梯田达8万亩以上,核心景区有2万多亩,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2013年5月成为中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化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心,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6.43平方公里。青秀山群峰起伏、林木青翠、岩幽壁峭、泉清石奇,以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为特色,常年云雾环绕,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