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湖北 > 襄阳 >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在襄阳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景区周边交通:襄阳古城面积比较大,经过的公交线路比较多,市内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交车穿城而过。

◆游览提示: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湖北省襄阳城墙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详见《县城集镇》部分),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今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今襄阳公园用以供游客泛舟),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

夫人城位于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是与襄阳城紧紧相联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夫人城位于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是与襄阳城紧紧相联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当年襄阳激战,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如今夫人作为襄阳城的子城,供人观赏。

当年襄阳激战,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如今夫人作为襄阳城的子城,供人观赏。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城荆州街,现仅存残垣断壁。东汉时,荆州刺史治所在武陵汉寿(今属湖南),襄阳只是荆州南郡的属县。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献帝以刘表为荆州刺史,自汉寿徙治所于襄阳,襄阳从第三级地方机构所在地,第一次一跃而成为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及两广一部的荆州的首府,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城荆州街,现仅存残垣断壁。东汉时,荆州刺史治所在武陵汉寿(今属湖南),襄阳只是荆州南郡的属县。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献帝以刘表为荆州刺史,自汉寿徙治所于襄阳,襄阳从第三级地方机构所在地,第一次一跃而成为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及两广一部的荆州的首府,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汉门,是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又称小北门。位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古城。“汉沔津梁”“北门锁钥”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又一赞誉。小北门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小北门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临汉门,是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又称小北门。位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古城。“汉沔津梁”“北门锁钥”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又一赞誉。小北门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小北门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古城之一、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古城之首、中国十佳古城、中国十大最有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 、最具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古城墙建筑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
渭河发源于渭源县城西南的鸟鼠山系,渭源境内长50公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尚书禹贡》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鸟鼠同穴之山来脉于昆仑西顷,是一座
沙澧河景区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字眼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独具滨河特色的绿色生态长廊、历史文化长廊、休闲娱乐长廊和体育健身长廊,成为中原地区独具魅力的滨水旅游目
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洞内深
怒江萨尔温江(Salween),中国称怒江(Nu Chiang或Nu Jiang)。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源流称纳金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
神垕古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神垕因钧瓷而得名,因陶瓷而兴盛,“神垕”两字曾被四次皇封而声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