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湖南 > 湘西 >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

凤凰的美,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
http://www.i7fh.com/

沈从文墓地

沈从文墓地位于沱江河畔的听涛山麓,整个占地面积300平方余米,墓地悬崖嵯峨,怪石林立,松林密布,茂密修竹,风光绮旎,风景秀丽,胜似桃源仙境。墓地的前身为杜母园,系辛亥革命著名将领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为其母亲所建。杜母园始建于一九一七年,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园为亭台楼阁,画栋雕梁,风雅别致,是古城最秀美的一大景观。园林于一九五二年被拆毁,仅留下遗址。沈从文十分仰慕旧时园林风貌,对依山傍水的听涛山情有独钟,早已情系故乡魂寄山林。一九八八年作家弥留之际,遗言亲人,死后归葬此地,伴息千古,如今,墓地修耸一新,景色奇观迷人,在一块红色参半的大青石上,作家的致理名言“照我思索,可以作人,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它象一把耀眼的火炬,迎来了匆匆的脚步,又留下了一行行深深的脚印。

吊脚楼

吊脚楼是古城的特殊建筑,清沏流淌的沱江,从古城的北边缓缓流过,象一匹平滑舒展的绸缎缠绕在古城的腰问,使她更显得妩媚动人、阿娜多姿。从古城的东边街至回龙阁关城门外,一排栉此邻毗的吊脚楼,风雨沧桑,岁月流逝,它既是历史长河的守望者,又是古城历史延流的见证人。古城吊脚楼即不是苗家凌空飞悬的木楼吊脚楼,也不是土家回旋灵珑透剔雕龙画凤的吊脚楼,它是依崖傍水,随意直立的古朴单一吊脚楼。故此,在随意展现的直观里,流露出它古朴典雅的情韵,真是风情万种、意韵深远。古城吊脚楼是一支甜甜美美的歌,使古城更显得秀美和温情,它是一首壮丽的抒情诗,谱写厂古城梦幻般动人的历史。

南华山

位于古城南面的南华山,逶迤纵横,像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横亘在古城的南面,总面积l 2000多亩,全长十多里,山上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有原始次森林之称。南华山山势陡峭险竣,有九岭十八峰,雄奇的虎尾峰高昂头颅,虎视沱江,气势恢宏,云障雾绕,奇景无比,南华山地势奇特,土质肥美,山上生长有数十种珍奇植物:白果树、拱桐、柳杉、云杉等。动物有穿山甲、锦鸡、猴面鹰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南华山独有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一九九三年被划为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国家林林公园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最理想的避署和旅游胜地。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投资从山脚到场部,修建了一条宽l.5米,长1200米的青石板路,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旅游事业越来越繁荣兴旺,它成了古城的聚宝盆,是镶嵌在古城南面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北门城楼

“沱江波声动画鼓,古城墙畔战马鸣”,这座高大的门楼,它就是风雨沧桑、久经阅历的北门城楼。北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城楼格式为唐城建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质结构,石座券顶,高22米,通面阔为l2米,通进身为10米,城门洞宽3米,高3米,白墙厚3.15米,城门厚25厘米,外有护城门一座,北门城楼是古城极其重要的交通要道。近五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几经战阵,至今留下了累累伤痕。请看,这两扇铁大门,铁皮上枪痕点点,犹闻硝烟扑鼻,似见战旗飞卷。鉴古观今,我们更要不忘历史,瞻观未来,在新的世纪里,大展宏图,建设我们的美丽故乡。

北门河跳岩

北门跳岩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原为长方形石柱,在现今跳岩下游50米处。后因年久失修,许多立柱倒塌,居民过河多方不便,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又在现在水浅处重修,延流至今。

北门城楼和北门跳岩它们不仅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同时也有着当今的辉煌,它们不仅是我县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同时也是众多电影、电视、画家和文艺家赞赏的福天宝地。著名电影《血鼓》、《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等都到这里拍过外景,真是文彩诗韵,沱水流长。

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是古城特殊的街道,这样平展洁净的岩石路面,就象一匹天然的地毯,铺展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共有36条,计4600多米长,青石板路是古城特有的产物,它背负着古城人民的希望,积淀着古城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当你走在这特有的平展展青石板路上,你仿佛沐浴着温情和暖的山风,听到了扣人心弦、清脆悠雅的木屐声。2001年3月,县政府投入巨资,将原有的青石板全都改用红色砂石铺路,一条条平展敞亮的步行街供游人观赏,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它昂然挺立,高接云天,象一个古稀老人,年年月月守望着古城的人民。时光易逝,岁月悠悠,时代的风剑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留痕,唯有它强健的身躯和深沉的微笑,在向人们讲述着古城不平凡的历史。据《凤凰厅志》记载:“东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公元一五五六年),是古城极重要的关隘要道。它曾经历过三百多次的战乱战火,从没有被攻破过,始终昂然挺立,坚固牢实。现有的城楼是乾嘉苗民起义战火焚毁后于清嘉庆五年(1801年)”重修的。

二000年l0月份,县财政拨出专款又重新修耸一新。她以伟岸的雄姿,展现在游客面前,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陈氏大院

陈氏古院位于古城北东吴家弄第l0号。这是一幢工艺精巧的古式四合院,它外墙高四、五丈,下半墙用紫红色砂石堆砌,上半墙为古砖填砌。大门为方形,全由红砂石构成。人门,青石板铺路,直达院中天井,天井中有金鱼池,两旁是假山和花坛。正房、厢房和左右厅,共十多问,全系木质阁楼式,整整齐齐的木栅栏,工艺精湛的雕花窗子,以及那设计新奇的折叠式活动木门,真叫人耳目一新。

由于这幢旧时古院保存完好,因此不少国内外朋友特来这里留影,不少电影艺术家也来这里排戏、拍景。古院现已开辟为旅游参观点。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吕阁

文昌阁又称文昌庙,位于城南虎尾峰下。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入门为一广场,广场四周有枝繁叶茂的古柳数株。沿石级而上,见一土坪;两侧有一排排古榆,南面有个荷花池,古称“月池”。池边生长有翠竹、芭蕉、山柳、黄雀等古木;池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石桥两端为文昌阁正殿大门,门上方有著名画家黄永玉书写的“文章阁小学"几个金字,闪闪发光。

据道光二年编的《凤凰厅志》载:“文昌阁……在南门外,嘉庆六年,同知付鼐,奉命构修正殿三间,后殿三间,过厅一间,左右厢房六间,二门三间,头门一间,牌坊一座,月池一区,门楼一座,偏左附魁星阁厅房六间,住屋二间。”可见当时文昌阁之宏大。 

文昌阁是祭文昌帝君的处所。文昌帝君主司命,始于汉。唐代对文昌帝君多次加封,宋真宗时又加封为莫显王,元时加封为文昌帝君,明时封梓潼神,即司理科举的神。历代秀才举人无不尊崇文昌神。

沈从文藏书楼

从文昌阁背后拾级而上,便到沈从又藏书楼,它为砖瓦结构的小楼,共二层。二楼正面有一匾额,上书‘‘藏书楼”三个大字,系沈从文手迹。小楼下为藏书室,上为阅览室。藏书楼四周生长有松柏、楠木、山柳、水杉等高大古树。人们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密密层层的城池,那盘山绕城的公路,那悠悠扬扬的江流……全都展现在视野之中,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藏书楼”是沈老于1982年回故乡时,捐资一万元稿费,由县人民政府主持修建的,当时沈老说:我辈小时在文昌阁读书,学校没有阅览室和藏书馆,我整天玩泥巴逃学。为了让下一代读好书,一定要修一个有阅览室的藏书馆。沈老这种造福于后代的精神的确使人敬佩。

回龙阁

回龙阁位于古城东南沱江岸边,即回龙潭南岸。大门系紫红色砂石砌成,石门上方题“回龙阁”三字,字大尺余,字迹清秀。原上有秀丽的楼阁,后在清代,朝廷为了防止苗民起义,改楼阁为炮台,现尚存。这炮台现已成为清统治者镇压苗民起义的历史见证。

这里地势险要,江河险阻。在回龙阁靠江边处外有一突出的红砂石裸露,流水冲击到裸岩上,卷起阵阵波涛和巨浪。这涛声与回龙阁中传出的梵语混为一曲,被古人颂为“梵阁回涛”而列为凤凰八景之一。清朝进士王家宾有《梵阁回涛》诗日: 

江流日夜听潺潺,栏外潆洄玉一湾

声似广长通梵语,僧能杯渡到禅关。

双谷浪激鱼知避,百道泉争鸥独闲。

水转山回迷向背,只寻孤阁荡舟还。

接官亭

距姚家祠堂东南约500米,原建有“接官亭”,后毁坏,现存遗址。这里自然风景优美:那清澈的沱江,悠悠扬扬地飘流而过;那两岸的青山,郁郁葱葱;那江岸一排排垂柳,枝条万千,随风飘荡。每当春暖花开,到处翠微撩人。

还有那紫红色砂岩铺成的石板路,沿着江岸蛇曲伸向远方。这条石板路,在古时是条“官道”,它东至麻阳、辰溪,北至乾城、永绥,全长三四百里。现今只有这一段石板路,南北长十余里仍保存完好。这条紫红色石板路,是古时“五溪要道”,它“南据楚辰,西接黔边,东控辰沅,北连乾永”,朝廷大员西进武陵或黔川,必经此道。每当大员来时,县官都要到此迎接,因此古人取名为“接官亭”。

杜母园

从接官亭沿石板路向南行百余米就是杜母园,园门为一半圆形石门,石门连着古墙,入门后见一石坪,南侧有一古雅的石亭,石亭内设杜母灵位,杜母灵位,杜母园,系清代本地人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为孝敬母亲用巨款为其母杜氏建的花园,故取名“杜母园”。据说杜母虽为大臣之妻,但很仁慈,经常救贫民,因而深受人们称赞。

杜母园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在那青山翠谷中,常常传播着鸟儿的啼啭,一对对山雀、一双双春燕,翩翩起舞,形影不离,卿卿我我。那绿水碧波上,浮游着一群群水鸭和白鹅,它们成对成双,尽情嬉戏,情意缱绻。这时,游人会想起什么呢?是他,还是她?是甜密的回忆,还是美好的憧憬?……

靖边关

位于古城北2公里的山坳上。行人沿着红色石板古官道,拾级而上,当登至雷烧坡的山坳上,便见一道雄关:东西两边大山高耸,两山之间为一山坳,山坳正中耸立着一座城门式的门楼。门楼下为一方形石门,石门上方题“靖边关”三字。石门全由红砂石垒成,坚固而庄严。红色石板古道就从这石门中穿过,一直通达乾州城。门楼上面是青砖砌成的炮台,炮台顶端盖着灰瓦,结实坚固,雄伟壮观。门楼南侧近旁,还建成有一座凉亭,亭内两边有大型的木条凳,可供数十人憩息。这里由于山高,又处于山坳上,每当酷夏,路人多在此乘凉消暑。

据《凤凰厅志》载:“凤凰厅为古渭阳地,系苗疆咽喉”,这里地势险要,是南长城的一大关口,因此在此设置炮台和哨卡,以防止苗民起义,造成“苗只能住山岭,而不能住平川”的封锁局面。今苗汉已团结如兄弟,这座边关炮楼就成为古迹,供后人观赏。

古寺庙

关帝庙:位于古城东部虹桥北端。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由兵备道黄凝道会合厅城文武众姓所建,三十四年(1769年),添修戏台一座。后殿灭于兵火,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重修,并重建庙左正屋三间,后观音堂三问,过庭一间,头门一间,并添修左右耳楼,建筑艺术十分独特,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龙王庙:位于古城南面,南门外处。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由凤凰厅城同知傅鼐亲自率众所建。有正殿一间,前厅一间,戏台一座。有特点,建议修复。

火神庙:位古城东门外,老营哨处。乾隆二十年(公元l755年)由厅城通判杨胜芳率众修建。正殿三间,后屋三间,后毁于火。嘉庆五年(1800年)由厅城同知傅鼐重修,并建戏台一座。道光二年(1822年)由厅人添建卷棚间,嵌饰庙石额。现遗存有正屋大间(在食品加工厂酱油铺内)。

城隍庙:位于古城东南角。建于雍正十三年(公元l735年)。由厅城通判何潜率众重修。后毁于火。嘉庆六年(1801年)由凤凰同知傅鼐捐资展修。道光二年(1822年),厅人捐资添建’左右卷棚一座,而头门为砖石牌场。城隍庙历史悠久,香火极盛,有正殿三间,后殿三间,偏殿一小问,戏台一座,常年演戏不衰。是古城最繁华的庙宇之一。现屋顶已垮,屋基屋墙犹存。

伏波庙:伏波庙,又名伏波宫,位于东门外沙湾处。始建于嘉庆六年(公元l801年)。由厅城同知傅鼐率众所建。伏波庙建有正殿三间,左右厢房二间,头门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头门石灰雕刻古人塑像,正殿有伏波将军塑像,高大威武,栩栩如生。现庙宇基本遗存。

马祖庙:马祖庙又名天后宫。位于古城东南部,与城隍庙毗邻。始建于明代末年,后毁于火。乾隆四十五年(公元l780年)由厅城总兵尹德禧率众重修。按照祀天马四星,俗物马王的遵俗,建有正殿三间,后屋三间,卷棚一间,戏台一座。内设马祖等神像,系古城庙宇较为精致的一座。现已修复,并对外开放观光。

药王殿:位于南门外(卫生局地址处)。始建于嘉庆六年(1801年),由厅城同知傅鼐率众所建。建有正殿三问,后观音堂三间,左耳房一间,头门三间,现已被拆除,无法修复。

水府庙:位于东门处的沙湾,又名旌阳庙。始建于嘉庆年间。由江西客民捐资所建。水府庙主要是祭礼水府水族神灵所建。属此庙宇很少建立。它是古城庙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建有正殿三间,头门三间,内有各水族神灵众像,较为独特。已毁坏,无法修复。

观音阁:位于古城南门外。始建于嘉庆五年(公元l800年)。由厅城同知傅鼐所建。正殿三间,后屋三间,过厅一间。内有巨型观音石碉塑像,雕刻艺术很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现旧屋基犹存,房屋已毁。

武侯阁:武侯阁又名武侯寺。位于古城东面奇峰寺山麓。始建于嘉庆三年(公元l789年),由厅城同知傅鼐所建。建有正殿三间,头门一间,蔚为壮观。1979年县武装部在此修水池将庙房拆毁。武侯寺建筑艺术较高,是我县最有影响的古建筑之一,在近期内准备重修。

奇峰寺:位于古城东郊奇峰山顶上。始建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由厅城同知傅鼐率众所建。原有正殿三间,山门一座,左右配殿各一座。寺立山顶,高大巍峨,是古城三大名寺之一。奇峰寺有很多传奇故事,著名的雨淋碑和奇峰寺的故事就出于此。

青龙寺:青龙寺又名青云山寺,位于古城东面青云山(即八角楼)的山顶上。是古城三大名寺之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后毁于火。嘉庆三问(公元l789年)由厅城同知傅鼐率众重修。青云山由于地势较高,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祥林馨鼓,终日不断。是古城瞻仰和避暑胜地。房屋虽毁,但屋基房址犹存,是古城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

观音寺:观音寺又名山塔寺。位于古城东面的观音山顶。是古城三大名寺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l789年),有正殿三间,过厅三间,有山门一座,配有左右厢房。观音寺内有一特大古钟,每天清晨及夜晚,寺内钟声一响,全城皆知晓,成了每天古城报时钟鼓,故就有了“山寺晨钟”的八景之一。

飞山庙:位于古城南门外茶园坡。始建于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由厅城同知傅鼐所建。建有正殿三间,头门一间,还有一座在虹桥右侧于迥龙阁处。现房屋犹存,修复即可。

灵官庙:灵官庙又名灵官殿。位于古城西门城内,始建于嘉庆六年(公元l801年)。由厅城同知傅鼐率众所建。如重修西门城楼时可同时恢复修建灵官庙。

南华禅寺:南华禅寺位于古城南面的南华山观景峰的山腰。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l789年),后毁于火。嘉庆六年(1801年)由厅城同知傅鼐重修。有正殿三间,后殿三间,山门一间,左右现有耳房,占地600平方米,是古城重要的古建筑之一。

古建筑与古遗址

古城墙:凤凰古城城墙经过三次变迁,据文献记载:明洪武七年(公元l374年),置五寨长官司,设沱江宣慰使司的土回子延续了l8年之后,根据苗疆发展形势的需要,经过认真审慎地考虑之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六年),由参将孙贤督促监工修建古城墙。为了早日完工,省工省时,采取分段包工实施工程,相互督促检查,工程进度激增。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完工,费时一年,耗资570两黄金(山西巡抚刘臬《新建五寨》)。自此,城垣始成,垣墉高厚,碑碟楼墙,巍峨完整,可见当时古城的雄厚伟大气势。以上是凤凰古城的两度变迁。第三次,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l700年),改沱江宣慰使司为镇竿镇,改沅州总兵官为镇竿总兵官,并将总兵署衙从沅州移镇竿镇。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至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l700年),其间古城区经过了143年之后,很多地方已经损毁。于是原古城墙的基础上,拨巨资进行加固整修,至此,加固修整的古城一直延续了249年直至建国初期。一九五八年,为了实现城市街道车子化,将从东门至西门的一段城墙拆除,两座城门一拼拆毁,只保留东至北门自来水站一段,但城墙上面的碟垛及附墙已被拆除,上面大量住有人家,只剩下墙基残址。 2000年10月,为开发旅游产业,县人民政府拨巨资将从东门至北门一段古城重新恢复修建,浑身伤痕累累满目疮伤的古城又焕发了青春。

中营街:位于古城的西南部,全长150米。原为红砂石石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石板破裂,一派破旧不堪的现象。1989年重新整修了一次,但路面不平坦,又破损,很不理想。2000年l2月份,由县人民政府拨巨资重修复。现路面平坦整洁,焕然一新。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沈从文的故居位于中营街的中段。

文星街:位于古城北面。全长200余米。因此街皆出进士秀才而得名,原为青石板路面,l958年拆除石板路改为水泥铺地路,与原来的路很不协调。l989年又改修青石板路。为旅游方便和为古城增色,2001年3月动工,改修为红砂石石板路,成为一条很好的步行街。熊希龄故居位于文星街的末段。

东正街:是古城的主要交通要道。西起道门口,东至迥龙阁关门止,全长500余米。系古城最繁华的街道,也是古城的经济商贸中心区,原为青石板路。1958年改建为水泥路面,与古城很不协调。l989年改建为青石板路,路面破烂不堪。2001年3月,由政府出资,修建为红砂石石板路。是古城最长最幽雅的一条步行街。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东正街开设了多家工艺品商店和文物古迹商店,现在成了工艺美术品及文物古迹一条街。 

南正街:南正街又叫十字街,是古城原有的古街道,全长230米。2001年3月,由政府出资改修为红砂石石板路,是古城重要的一条步行街。

夺翠楼:夺翠楼位于迥龙阁原关门。原为迥龙阁关门城楼,年久失修,破烂不堪。l996年,凤凰籍著名画家黄永玉出巨资在此进行抢救性的修建。夺翠楼全是木质结构建筑,整个房屋不用一块砖石。飞檐穿斗式结构,根据其地形设计,楼房采取叠层式的修建,颇具民族色彩和地方风味。房屋设计精巧,玲珑透剔,匠心独道,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迎曦门:位于古城东面沙湾遐昌阁旁。门墙厚实精巧,岩石全属精雕细钻,关门城楼还在。有“晨曦初照,门迎朝霞”之意,故日迎曦门。

东关门:位于古城东面沙湾上方,奇峰寺山麓,是通往沙湾的咽喉之道。城墙厚实,坚固牢实,也是下五峒通往古城的唯一关口,地理形势十分险要,是古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兵房弄子:位于古城北面原大教场旁边。现高级中学校舍,原为绿营兵跑马练兵的教场。故驻扎很多兵丁,修建了许多矮小黑暗的兵房。现大部分房子已经拆除改建,仅存一座兵房,作为历史见证。

兰泉一飘饮:位于古城南面南华山山麓,文昌阁学校境内。据文字记载:兰泉水质清纯,甘洌香甜,饮下存有一股兰花香味,故日兰泉。一九八二年,著名乡土作家沈从文携夫人张兆和及表侄画家黄永玉一行,回家乡探望母校时。赴至兰泉品尝兰泉水,心旷神怡,舒心狭意。故题“一飘饮”。随行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书写刻字,镶嵌在井泉的石壁上,至今历历在目,是为古城一绝景。

虹桥风雨楼:虹桥又叫卧虹桥。如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六年)。为便于行人过往,在桥上建有房屋,名为风雨楼。后毁于战火。康熙五十四年(公元l715年),又重新在桥面修建楼房,中为人行街道。两边设有店铺,出售饮食杂业及生活日用品,十分热闹繁华。1957年为修筑吉凤公路(吉首一凤凰)拆除风雨楼。2000年7月,在中人集团公司的援助下,又重新修复了风雨楼,故风雨楼以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又展现在古城人民的面前。虹桥风雨楼的修复。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秀丽的风采。

南门井:位于古城南面观景山山麓。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夏(公元l843年)。井长2米,宽2.60米,深2米,高3米。重修于民国纪年(1912年),是古城重要的名井之一。

西门井:位于古城西面小溪河旁。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井呈长方形,宽l米,长1.6米,深1.5米,井壁内侧安有一块禁碑,字迹清晰可见。是古城四大名井之一。

红岩井:位于古城北面的标营末端。座北朝南方向。井呈正方形。长3米,宽3米,深3米。从上至下,用碉钻红石砂岩砌台有30级台阶。始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l717年)。是古城唯一的人工造井。井底打有一条遂道,直通沱江河底,设计精巧,很难发现其中奥妙。是古城四大名井之一。

永丰桥:位于古城南门外,是古城通往南门外的重要交通要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l701年)。永丰桥高12米,单孔无墩,经过历次火灾及战火焚烧,毫无损伤。是古城继虹桥的第二大桥。

凤凰古八景

东岭迎辉——凤凰,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在这里,有许多亭台楼阁,古庵寺庙。传说当年四川一位官员路过凤凰参拜镇竿守备大人,席间二人戏谈本乡本土的名胜古迹互为斗胜。四川那位官员抢先发言:“四川有座峨眉山,隔天只隔三尺三。”说完,洋洋得意地看着守备大人。守备大人不慌不忙地说道:“凤凰有座八阁楼,有截伸在天里头。”四川那位官员目瞪口呆,无言答对。忙笑着点头赞道:“妙哉!妙哉!”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峨眉山的高大是八阁楼远比不上的。守备大人的吹嘘是太有点夸张了些。不过也说明东岭山的高峻挺拔。据《凤凰厅志》记载:“城东一峰,矗立天表。初日东升,晚烟未散,晴晖晃荡,紫气满城。贯亭翼然,峙于峰顶。凭栏四望,万山层叠。烟雾腾窜,随风聚散,不啻云海。”的确,东岭的景色是别致的;它高接云天,立地拔起,总领群峰之首,紫气缭绕,峰顶寺钟,清音杳杳,随风和鸣,动摇天际。旭日凌空,烟消雾散,东岭静目,万山来朝。岭上艳阳高照,画栋雕梁,飞霞泻彩,颇尉壮观,苍松翠柏,风起峡谷,涛声阵阵,动人心腑,真是超凡脱俗之乡,清静淡雅福地。朋友,如果你有幸前来东岭一游,你将会饱览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令你神思遐想,终身难忘。

南华叠翠———条石径弯弯曲曲盘桓而上。茂林修竹,林荫夹道,山上草深林茂,树木参天,涛声鸣谷,郁郁葱葱,这就是有名的南华山。南华山位于山城南面,麓濒沱江之畔,婉如一道天然屏障把山城抱在胸怀之中。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骑着一只白色仙鹤路经此地,他见深谷中腥风飞卷,瘴气漫延,满山树木枯萎凋谢。老人取出一只净瓶,在谷中洒下几滴仙水,山谷中顿时云雾飞散,恶气消尽;山上枯木叶绿,残花怒放,万紫千红,风光绮丽。人们猜测这是南极仙翁做得好事。为了感激仙翁,于是把此山取名为南华山,此峰独峻。草深木茂,翠竹森森。岭南一小庵,尤踞此山之胜;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阳凝紫。绿螺岱髻,晴雨皆宜,终日静对,如玩米家浓墨山水。南华山风景如此秀丽,正如一首古诗所赞:“最爱南华八面开,岚光入座日追陪。”一九九三年由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奇峰挺秀———在大桥头的北端,一座独山崛地突起,这就是有名的奇峰寺。奇峰寺丛林密布古树参天,山上建有古庵一座,因雄踞峰顶得名为奇峰寺,半山腰还建有武候祠。解放前绅士谭自平爱慕此山风水,在山麓劈石建坊。峻工之日,邀集四乡名绅,宴于山寺,以为播扬功德,并亲笔在武候祠大门上书一对联云:“千仞奇峰耸立高过衡岳顶,一湾绿水长流直灌洞庭湖。”

奇峰山环境优美,风景极为秀丽,她濒临沱水,独劈崎径,更具有特殊的风味,据《凤凰厅志》记载:“一峰突出平地,石磴纡迥,松荫夹遭,山顶贯寺,一声清磬,野鸟乱呼。江水于迥,四山环抱,缓建奎阁于寺后,秀气所钟,挺生英杰,有厚望为。”传说,原来此峰与观音山连在一起,后因一孽龙作乱,尾部击在观音寺,江水从中穿过,从此与观音山脱离,另立一峰。

梵阁回涛———梵音阁又名迥龙阁,地处沱江转弯处。悬崖峭壁,怪石峥嵘,水底暗礁密布,水深流急,旋涡滚滚。加之这里又是南北二溪汇合之处,使江水更显得喘急汹涌。每当洪水暴涨,波翻浪卷,碰撞在岩石上,水花飞溅,涛声喧啸,声震于几里之外。传说这里曾经隐藏着一条孽龙,每年春水暴涨,它就出来兴风作浪,毁坏房屋田庄。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上七弯、下七弯,要数迥龙湾最险;上八滩、下八滩,难过迥龙鬼门关。”为了征服孽龙,当地一名乡绅,慕捐筹款,建一阁于悬崖之上,以镇住孽龙作乱。从此,朝朝幕幕阁上钟声余余不断,伴随着江水的涛声,响彻江面,音溶潭底。据《凤凰厅志》记载:“两溪合流,汇于江心,夺下红黄异色,夺溜奔驰。触石旋涡,随风鼓浪,正如两龙过峡,雨骤雷轰,亦大观也。老僧诵经於阁上,梵音与涛声相会合,心应不在。”

山寺晨钟———步出城东一里许,一座拱形的小山象睡美人一样安详地躺在南华山的怀里。传说,从前有一位仙女骑着白鹤路过此处,曾经于此山顶睡卧一时,猛被林间樵声惊醒,她怕天机泄露,骑着白鹤,化一道云彩飞升去了。人们猜测这是观音大仙游到此地,因此取名为观音山。

观音山与奇峰寺相对峙,山上茂林修竹,古树参天,石径婉延曲折,盘山而上,风景极为秀丽。山上广建寺庵、庙宇,环境极为幽美。在仙女睡卧的地方建一山寺,朝朝暮暮,善男信妇朝山拜佛络绎不绝。寺里有一晨钟,传说是高士所铸,鸣声清脆嘹亮,特别是每到初一十五,钟声响得格外清脆嘹亮,回音杳杳,在全城缭绕迥旋,使人有人仙境佛地之感,从此,山寺晨钟出了名。山寺晨钟又名半岭晨钟(据[田氏族谱所云])。据《凤凰厅志》记载:“玉清阁建于半山,茂林修竹环绕,寺门曲径通幽,迥非凡境。山深地静,夜气澄清,钟动一声,唤醒麈梦,正杜工部所云:俗觉闻晨钟,令人发猛省也。”如今,山上建起了电视转播台,每到夜晚,山城人民坐在自己环境舒适的家里,打开电视机你就可以收到全国各地播放的优秀电视节目,让你尽意地品评欣赏,让你渡过美好的一夜。

溪桥夜月——在南溪北溪汇合之处,在两山对峙的峡谷之中,一座五拱雄伟的大石桥横跨沱江,这就是山城有名的唯一大石桥一虹桥。虹桥始建于明初。传说:江底有蛟龙,每发大水,蛟龙出来作乱,推波助澜,冲毁房屋田地,山城人民深受其害,为了镇住孽龙在此建立石桥取名虹桥。五拱桥上,安有五把斩龙宝剑,从此,妖龙慑伏。据《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江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宝,清光荡漾,近则两岸烟村,远则千山云树,皆人环璃世界中。桥上徘徊恍侣置蓬岛。,’记载并不过于夸张。虹桥建筑牢固,造型美观,横跨沱江,雄峙江面,钟两溪之岚,揽两山之秀。2000年,由政府牵头,中人集团投资修复。风雨楼骏马又展示出她迷人的风彩。

龙潭渔火——迥龙阁下,江面宽阔,河水很深,水平滑如镜,是一个天然的打鱼场所。每到三月鱼季,到处渔火点点,橹声咿呀,网声喧哗,真是水府闹市。据《凤凰厅志》记载:“潭水甚深,渔舟蚁集,或钓于岸,或网于渊。幕霭方浓,余霞渐散,邻村沽酒,聚饮于绿杨红蓼间。点上寒灯,与月彩呈光,纹相辉映。”昔日,龙潭并非象文人笔下繁衍兴旺的极乐世界,在那沉沉黑夜里,劳动人民的苦难与辛酸伴随着点点渔火沉人江底,东流逝去……

如今,这里建起了宽阔的码头,成百只木船在江面穿梭,把一批批人民生活日用品和支农物资送到沿江两岸的土乡苗寨,又把满船满船收购的山货土特产,从土乡苗寨运到山城,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啊!龙潭渔火,红焰腾腾,正高照着山城人民架舟飞辑,破浪前进!

兰径樵歌——山城南面,群峰耸立,绵亘不断。坡高路险,草深林茂,是伐薪牧养的好地方。每当秋高气爽,穷苦市民为生计所迫,肩扦荷斧,成群结队,到青云山中采伐。村野牧童,驱赶牛羊到此放牧,山中伐声橐橐,牧歌飞迥,乐在其中,夕阳西下,樵夫肩薪,牧童骑牛,攀藤附葛桓缘而下。据《凤凰厅志》记载:“青云山一带甚产兰,石磴云梯,盘折而人。白云深树间,时见牧童樵叟,讴歌上下,负担归来,类我皂草占夕阳在山,树声人影,俨然在画图中也。”这就把兰径如画的境景活活地勾勒出来了。如今,兰径虽已不复存在,但云山起伏,古城的美,不仅美在人民的心灵,更重要的是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俊洒飘逸的吊脚楼。

自然景观

凤凰山:凤凰山位于县城西24公里,地处武陵山脉最南端。山顶海拔719.4米,面积0.6平方公里。山体由灰岩和白云岩构成,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地层。据道光三年编的《凤凰厅志·山川志》载:“凤凰山,厅西南六十里,即前凤凰营初设通判建署于此。”光绪年间编的《凤凰厅续志》载:“凤凰厅城先建于凤凰营后山,居厅之西南隅,康熙年间即康熙39年(公元l700年)同知黄澍移建竿城,因改曰:凤凰厅。凤凰山下有土司旧城,遗址犹存。”可见凤凰山在古时就已著名,且为军事要地。

观景山:观景山位于县城西南,海拔450米,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上古树参天,林密景秀,形如屏障。因站在此山上能观赏古城整个风光景色,故名观景山。

春夏之季,山上绿荫如盖,林中遍生奇花异草,鸟语虫鸣,生气勃勃;秋末,山北边的那一片古枫林,被风霜染得火红,能使游人陶醉。 

据《凤凰厅志》载:“观景山,面厅东南,为文峰横亘如屏,每二三月,山花野草灿烂盈眸,实一厅之大观也。”自古以来,观景山为古城风景胜地,特别是山脊上那条古道,常有樵歌传闻,明清时被称为“兰径樵歌"而列入凤凰八景之一。清人李遇春有《兰径樵歌》诗日:

独立空山外,樵歌隔岭闻。

声从幽径发,韵度翠岩分。

细听香生谷,远思乡入云。

刍尧多逸兴,晚咏带兰芬。

虎尾峰:虎尾峰位于古城南面,属南华山脉,海拔五六百米,主峰在西侧,峰顶上原建有亭,现有遗址。它形似虎尾,从西一直蜿蜒到东,上下起伏,巍巍峨峨,蔚为壮观。据《凤凰厅志》载:“虎尾峰,联观景(即观景山)之麓,形似虎尾,故名。一峰突起,高出云表,每以其顶之云雾,遮日之阴晴。”由此可见,虎尾峰的云潮雾海也是极为壮观的。

沙湾回龙潭:沙湾回龙潭位于古城东侧,虹桥下游。沱江穿过虹桥,突然来了一个大转折,形成了一个碧潭。名日“回龙潭”。

回龙潭碧波如镜,它映着奇峰巧石,映着古树山花,映着古老的吊脚楼,映着万名塔和遐昌阁的秀态,映着虹桥的雄姿,也映着游人的笑脸……它把诗、情、画融于一潭。

每年五月初端午节,沙湾回龙潭更是盛况空前,人们在这里赛龙舟,锣鼓声、呼喊声、欢笑声混成一片,其乐无穷。

古时,沙湾回龙潭南岸依山傍水修建有“回涛阁”,清代诗人王家宾有《回涛阁》诗赞日:

危楼俯瞰碧波寒,回绕苔矶涌雪湍。

绝似中流擎砥柱,不教江水起狂澜。

龙潭渔隐:龙潭渔隐位于古城东南1.5公里处。沱江流到这里,水流十分缓慢,因而是垂钓和捕鱼的极好地方。每当新月皎洁之夜,渔火点点,散于江中,或三或五,或远或近,浆声歌声,别具情趣,故又称:“龙潭渔火”,是古时凤凰城的八大景之一。

在江南岸的半山腰,有许许多多的奇岩巧石,岩石呈红色或紫红色,形如飞禽走兽。石上还有许多清代题刻:“拥翠”、“云窟”、“听涛”、“维则”等,字大尺余,字迹苍劲有力。下方还有一古石洞,深约10米,石门上刻有一首清代古诗,题为《龙潭渔隐》,诗云:

巍巍岩穴福地洞天,清风徐来泉水潺潺。

苍松涛涌翠柏心坚,乌声格喳白去往还。

长夏炎酷避暑清闲,偶尔小坐万思都捐。

地灵人杰杜母之园,于斯不朽垂之万年。

官庄水绿洲:距县城东偏北8公里处,属龙潭乡官庄村。沱江在这里变得温柔起来,它敞开了胸怀,拥抱了一个椭圆形的绿洲一江心芳洲。芳洲上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就象是绿色的地毯,绿草中还点缀有黄花、红花和白花,象是“绿毯”上的山花图案。这沙洲上还长有几棵古柏,苍劲而挺拔。绿洲四周尽是洁净的彩色卵石,令人心爱欲拾。

在绿洲下游不远的江中,古人筑了二道石坝,江水通过石坝形成了银白色的瀑布,潺潺有声。石坝两端的岸边保存有古城的石碾和筒车。筒车不知疲劳地转动着,咿咿呀呀的唱着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古老的歌。

凤凰第一泉:凤凰第一泉,位于古城东南l.7公里的沱江南岸。在泉左东方丹壁上,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刻有“凤凰第一泉”五个大字,字大尺余。为秀丽楷书。泉四周均由红色砂石嵌成方井。泉水质优味美,四季不竭,清冽甘美,饮之心身俱爽。据说这泉水含有许多矿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矿泉水,专供游人休息。现亭已毁,但石凳犹存。泉上方有一石洞,可容十余人,夏季,洞中凉风簌簌,游人可人洞消暑。

兰泉:兰泉位于古城南侧山麓,泉旁立巨大石碑,上书“兰泉”二字.,字大尺余,为楷书。旁书:“光绪十七年夏,南华山麓有古井存。泉甘而冽,似兰斯馨,重新修茸,吸饮清沁,题日兰泉,藉以留名。道厅营署泐石。”

兰泉是用方石砌成的长方形井泉,泉水从石罅中流出,味微甜,似兰香,人饮清沁爽身。传说古时后山上遍生兰花,由于泉水常年受兰草香花熏陶,故水质含香,兰泉由此而得名。

饮虹井:饮虹井位于城南侧的南华山半坡上。泉水从岩石裂隙中流出。虽说水流不大,但常年不干。井泉旁边,古时建有红亭,今亭已毁。该泉水清凉甘甜,长空中呈现彩虹的一端伸进这泉水里,作饮水状,故此得名“饮虹泉”。每当虹起,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更加光彩熠熠。

据《凤凰厅志》载:“饮虹井,厅南里余,南华山右每虹起一头注天内,逼视之红绿满山灼灼耀目。”可见此景古来便令人叹为观止!

龙井潮泉:龙井潮泉位于县城正西10公里。潮泉之奇,就在于它能一日三潮,即一天内涨三次潮水。第一次是上午8时至9时,第二次是中午12时至l时,第三次是下午4时至5时,很有时间规律。因此,当地有许许多多关于龙井潮泉的神话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

每当涨潮时,水涌粗的泉水直往外涌,还发出“鼓隆鼓隆”的响声。一次潮约一小时。如此往复,循环不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据考察,龙井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可能是一种间歇泉。有关这种潮泉的生成原因,目前还不明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它的秘密。

风动岩:风动岩立于古城正北3.4公里的奇梁山的山梁上。它为一石灰岩溶注,高约6米,宽约8米,厚2米,上大下小,远看风动岩,就象一个头缠丝帕的苗家姑娘,她挺立于山梁上,任凭风吹雨打,饱经沧桑,令人敬佩!风动岩之奇,就在于它能动:风吹能动,人摇能动,每当大风吹来,这个上百万斤重的天然巨石,摇摇欲坠,据说有时还能随风旋转呢!游人若立于风动岩下,用力推它,也能将它推动。这巨石虽能转动,但却千百年来不倒,堪称一大自然奇观!

象鼻山:象鼻山位于凤凰县城正北24公里。山下有一条盘山公路。山高200余米,长300多米,活象一头大象,它长鼻、大腿、大耳、小尾和肥胖的身躯。它的“长鼻”还伸井了沟谷里,象是正在那里吸水。象鼻山的“鼻子”上还高悬着一道瀑布,若遇大雨,则瀑布飞泻百丈,水雾弥漫,咫尺莫辨。游人站在象鼻山下,有大山压顶之势,给人以奇、险的感觉。

象鼻山的东面和南面,都为千丈悬岩,危崖陡耸,峭百千寻,下瞰回流,疑视地底,景物烟霞四时攸异。象鼻山的西面和北面,是著名的屯粮山,它两侧石壁如削,柱石人云,深渊夹垅,地势险要。人游至此,确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

腊尔山:腊尔山,原名鹿耳山,因山形似鹿耳。腊尔山位于县城北西35公里,西与贵州交界,地处两林乡境内,最高峰为梳子坡,海拔lll7米,是凤凰县内最高的山峰。其南部为小腊尔山,海拔1015米。现设有腊尔山农垦场。大小腊尔山,跨越湘黔两省,遥相对峙,山势巍峨,堪称壮观。

腊尔山不仅山高险峻,而且林木葱郁,溪水环绕,气候宜人。山间有野兔、野猪、野羊、猴面鹰、金鸡、鹿、麝、狐等飞禽走兽,系一大天然动物园。据悉,为了发展旅游,县政府计划在腊尔山开辟一个l5平方公里的天然打猎场,为旅游者提高猎趣场所。

银杏王:在凤凰县南西角茶田乡之都首村,有一颗巨大的银杏树,树高40余米,胸径229厘米,五六人抱不拢,有二千年的树龄。此银杏树之高、之大、树龄之长,为国内罕见,堪称银杏之王。

银杏是一种极有科学价值的稀有树种。古老的银杏为我国独产,在外国它早已绝种,它的遗体已变成了地层中的化石,所以科学家称我国银杏为“活化石”。早在一亿多年以前的中生代,银杏也不稀奇,地球上到处都有,而且特别繁盛。后来地球上发生了多次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冰川毁灭性的袭击,银杏几乎全部灭绝了。只有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它闯了一次次地质灾难,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代代相传至今,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因此,银杏的发现,对古冰川、古地理和植物的演化研究真声重要的科学意义。银杏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

八公山:八公山位于县城北西22公里,属腊尔山镇,山峰海拔声1059.8米,面积2.5平方公里,山顶有一怪石堆,被称为一大观景台,此山中有八个突出的山峰,分明是八个老公公坐在席上饮酒,故而得名。八公山,山势陡峭林木葱蓊,鸟道羊肠,悬岩深涧,是攀登探奇者的极好场所。八公山是一座宝山,山中多鹿、麝、白、灵猫、麂、貉、青鼬、果子狸、獐、松鼠、野猪、野兔、鹧、金鸡、竹鸡、画眉、凤鹛等飞禽走兽,为一天然动物园。

三峡迅流:三峡迅流位于县城西25公里,是乌巢河著名的一段峡谷。它长数公里,两岸绝壁高几百米,河道狭窄而弯曲,流枣迅急而凶猛,故有“小三峡”之称。

游人舟行至此,抬头望去,但见河两岸绝壁由灰岩构成,时而陡峭如削,高耸万丈;时而绝壁上下,挂满了乳石玉岩;时而一岩突起,如老鹰之咀。在两岸绝顶处,往往可见苗寨,寨中有翠竹或古柏,景致古朴而典雅。那乌巢河呢,则时而急流,形成险滩;时而回旋,形成绿谭;时而跌落千尺,形成瀑布……山雾云树,笼罩峡谷,人问仙境,何处寻觅。 

据《凤凰厅志》载:“鸟巢河,厅北六十里,如三峡迅流,水发时滩险势猛,行旅多阻,至上游马颈潭,两水合流,水势方平。”可见这段乌巢河早就有“三峡迅流”之称,不愧为山水胜境。

高大不峡:“高大不”为苗语,意即很深的峡谷。该峡谷位于县城北21公里,地处大田乡北侧。游人至此,但见两岸绝壁高300米,绝壁如削,高人云表。从峡谷口往里行,要拐四个大弯,每道弯处有一高大奇异的石屏,石屏均由铁灰色岩石构成,石屏上灌木葱茏,鸟语花香。峡谷两壁可见流泉飞瀑。靠南一段为V字型峡谷,靠北一段为U字型峡谷。谷间很窄,只有八九米宽。人于谷底昂首,有如坐井观天;人于谷中行进,仿佛走向地球深处。游人举头望去,两岸绝壁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古木,多见紫檀、黄连、青枫、红杜等灌木。也见不少青松倒挂于绝壁间。绝壁间或灌木丛中,还特产肉桂、土茯苓、金线吊乌龟、七叶一支花、一枝黄花等明贵药材。

禾排峡:禾排峡位于凤凰县最北部,处于柳薄乡南西侧。“禾排”为苗语,意为岩洞特别多的溪谷。游人至此,但见峡谷中有一条小溪,人称“两叉河”。河床宽十几米至几十米。两叉河弯弯曲曲,不尽险滩,也不尽绿潭。险滩上,常常潜伏有当地特产娃娃鱼,它们“把守滩口,喜吃自来食”;绿潭中,往往可见青鲤和黄鲶,有时飞鸟掠崖而过,鸟影鱼踪,相映成趣。

尖多朵瀑布:尖多朵瀑布位于禾排峡南一公里处。“尖多朵”为苗语,意为瀑布下有个很深很深的绿潭。它在志书上的旧名叫“大龙洞”。

瀑布高230多米,宽30多米,从一长方形洞飞泻而下,每秒流量3立主米。由于水量大,地势主,所以水的位能也大。从半空中飞冲下来,把山谷中坚硬的岩石冲蚀成了凹坑。由于飞瀑高挂,水沫四溅,雾气弥漫天地间,恰似纷纷细雨。如果晴天,往上空飞出一道七彩长虹,这时观瀑更加壮美!壮丽山川,唯此地独有。

龙塘湖:龙塘湖位于凤凰县城正西28公里,地处湖南与贵州两省之边境。它是1975年人闪修建的水库,库容量2380万立方米,因蓄龙塘河水而成湖,故名为龙塘糊。

龙塘湖是凤凰的一颗风景明珠。她那平若明镜、清波涟漪的湖面,如同苗家姑娘那美丽的笑脸。每当晨曦微启,湖面披上一层淡霭轻烟,显得格外轻盈俊秀。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霞光缤纷,把龙塘湖装点得异常雍容华贵。如果细雨霏霏,景色显得朦胧缥缈。如若骤雨初霁,山光水色又显得明媚清新。

龙塘湖之美,还在于那湖心的一些小岛。清晨,小岛在迷雾中时隐时现时高时低,使湖面显得特别神秘。太阳出来,小岛就又显得特别清新,象一朵朵出水的芙蓉。

蜡烛山:位于两头羊乡西部的万溶江畔。一岩石峰突起,高耸入云,形象蜡烛,十分壮观雄伟。据当地百姓介绍,自从此峰形成以来,风吹雨打,雷电侵袭,从未损伤分毫。传说,每当人夜后,山顶常有萤火燃起。夜风吹拂。忽明忽暗,象在云雾里一枝蜡烛照明,异景奇观。别有一番韵味。

飞猴崖瀑布:飞猴崖瀑布位于蜡烛山旁。从蜡烛山脚下,飞泻直下,落入万丈深坑,落差350米,据当地百姓介绍,在蜡烛山周围,经常有猴群山没玩耍。玩到疲劳时,群猴成群结队,常到瀑布饮水,故因此而得名。

老司岩:老司岩位于沱江镇西北部3公里处,沱江河的右岸。在悬崖峭壁的山顶上,绝壁上镶嵌着一个人影,有头部,有身体,还有脚和手,远远看去,象一个人紧紧贴切在绝壁上。传说,这是法师陈法扬的学艺徒弟,因背叛了陈发扬的道规,被陈发扬一怒之下,一掌把他推向高高的绝壁,千秋万代,受尽尘世艰熬。

老司洞:位于堤溪村西北部,凤腊公路旁边,交通十分便利。新发现的老司洞,全长7500多米,天然地形成一洞、二洞、三洞等层次。洞中迂回曲折,姿态各异、奇景万千。传说,高师陈法扬曾经在洞中闭门修练成仙至今洞中留下许多陈法扬在洞中修道练法的遗迹。

老司洞集自然景观与人文观于一身,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都吾古桃花源遗址:都吾古桃花遗址是新近发现的重要景点之一。该地古朴淡雅,超凡脱俗,大有异域仙界的感觉。特别是前后可以一目了然的仙洞庭湖,洞中奇景很多,极富魅力。特别是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都吾村,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传奇故事。一旦开发,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

下麻冲盘弧石室:下麻冲的盘瓠石室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重要古迹。根据云南省考学古者和我县民族学者多次考证;远古时代传说的辛女与盘瓠成婚的故事就出现在这里。盘瓠石室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推向了几千年。

三门洞:在大田乡的洞脚苗寨不远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三门洞。即风洞、水洞和火洞。这三个特色各异的洞子,各有着自身的作用。风洞专门吹风,雨洞则下雨,一年四季雨蒙蒙,十分壮观美丽,令人感慨万千。火洞即一年四季热烘烘的,真有孙悟空过火焰山之奇观。三门洞洞景奇观特色鲜明,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小张家界凉登奇观:位于山江镇西北部的凉登,距山江镇十八华里。此地生态环境优美,奇峰异石,险山秀水,自然景观十分美丽。有小张家界之称。凉登距凤凰古城36公里,可以修一条公路直通凉登,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如果山江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后,加上凉登的生态环境旅游,其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小都罗自然风光:小都罗自然风光位于古城西部的黄罗寨村。距凤凰古城约l57公里。小都罗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很好,有山、有水。山奇水秀,怪石峰,真是天造地设,鬼爷神工,大自然无穷的魅力都集于小都罗一身,是一极理想同时也极富神论色彩的旅游胜地。

螺丝河风光:螺丝河又名白泥岗,发源于新场乡桂花水电站的上游。全长250余里,向南注入岩门河。螺丝河上游l00余华里段,既多险滩,而又迂回曲折,水质清凌洁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螺丝河一旦开发,是旅游漂流最美好最理想的地方,它与小三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长潭岗风光:长潭岗是我县。20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巨大水利工程之一。距凤凰古城8公里处。此地高山竣岭,中间一道峡谷,两岸风光十分优美,长潭岗电站建成后,淹没区全长30多华里。两岸有猴子壁、古妖潭、飞水滩瀑布等多处景点。近年来,当地苗寨的苗民群众,购买了多艘电动帆船,如果到长潭岗旅游,可以坐上电力发动木船,游观两岸的大自然风光。它是我县最典型的水上乐园。

黄丝轿古城 

黄丝桥原名黄氏桥,传说为一黄氏经商女,家有资财,自愿捐资在西门河上建一石桥,以便利当地群众行走,故而得名。由于年代久远,岁月流逝,为便于称呼,把原来的黄氏桥称为现在的黄丝桥。黄丝桥地处湘黔边境,是湘西通往黔东重镇铜仁的古道,也是湘黔边境重要的战略要塞。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地势平坦肥沃,且有西牛山和凤凰山两山夹持其中,是古往今来兵家之争的要地。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设渭阳县,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拆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卷30.《江南道》6)。清光绪《凤凰厅志》记载:“凤凰营距镇竿镇(现凤凰县沱江镇)六十里,有废城,在坡山西址,建于有唐,为渭阳废县故治。”《湖南省志.地理志》(上册578页,l961年版)记载:“唐置渭阳县,县治在今治西南(清嘉庆一统志卷380页),此地现名黄丝桥。根据<元和郡县志>的记载,渭阳县故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一十三年的历史。唐垂拱三年置渭阳县治后至五代十国,两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战乱频繁,边陲小,县政权荒废,人民生活苦难不堪。唐李政权也无法顾及此地,仍其自然存亡与否。至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立朝,为了便于统治全国。巩固其中央集权制。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废弃鞭长莫及的小县,增置部分大县,故又置招谕县。将渭阳县拆除,并人招谕县管豁,属沅州府,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l074年)拆招谕县设麻阳县,凤凰仍属麻阳县管辖。至南宋后,由于金入侵,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更无法顾及偏远蛮夷的统治,从此失去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地域,纷纷从南宋政权的版图脱离开来,以当地土著人为主割地称王,兴起了土人治土的土司政权,直至元灭明兴。

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始建渭阳县治始至l913年废营建立凤凰县止,已有1226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丝桥古城风雨沧桑,几度兴废变迁,至今傲然屹立,饱尝了人世的艰辛,它是凤凰历史的见证,是历史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南通城南六公里处的长江北岸,由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座山组成,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在辽阔的江海平原上,五山拔地而起,雄峙江边,山姿秀
酌江风景区位于袁州区三阳镇境内,分为白龙洞、酌江洞、水上基地、石林、果园等五大景区。每一景区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型,又与其他景区相辅相成。这里既能欣赏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也能在水上基地、果园里休闲游乐。“酌江山水画,溶
 陡水湖位于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交通位于处于上犹江中游,可从上犹江
荡口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古镇位于无锡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这里历史遗存众多,有四个(13处)省级文保单位,一个市级文保单位,一个控保单位
雁滩公园位于南滨河东路,靠近水车博览园,原本是黄河中的十八个沙岛,因常年有大雁来此栖息而得名。1958年这里先后筑成了长达20公里的环滩大坝和10公里的柏油马路,穿过黄河支流连接雁滩和市区,后辟为公园。园中林木茂密,
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西部山区,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A景区。她周边的梯田达8万亩以上,核心景区有2万多亩,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2013年5月成为中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化
中华麋鹿园,位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占地面积4万亩。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建立,90年代初开始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中华麋鹿园景区,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盐城首个5A级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的县城西南侧,距离兰州市区的车程约50公里,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山,也是兰州当地人登山锻炼、避暑游玩的胜地。兴隆山上树木茂密,有很多青松密布,山间还有溪流穿行,环境非常漂亮,是西北干旱大地上难得的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坐落于江苏省灌南县城北1公里处的五龙口,地处五河交汇处的灌河河口。作为灌南县新兴的旅游项目景点,灌南人民充分利用《西游记》《二郎神》战略资源,总投1.2亿元,开发用地39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小西湖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与滨河中路之间,原系明肃王府园林,名曰“西园”,几经战火,1880年,总督杨昌俊由浙调甘,再次重建,为寓不忘乡土之意,改名为“小西湖”,号称兰州古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由于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