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湖南 > 株洲 > 炎陵县 > 炎帝陵

炎帝陵

08:00-17:30

62元

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http://ydling.com/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杰出部落首领,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炎帝神农氏晚年来到南方,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也就是现在的炎帝陵。

株洲炎帝陵

炎帝陵座落于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炎帝陵景区主要包括陵寝大殿拜谒区、神农大殿公祭区、“神农园”缅怀区、皇山生态游览区等四大功能区,共有8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组成。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标的炎帝陵,五千多年来的香火传承,成就了其“中华民族人文圣地,全球华人精神家园”的崇高历史文化地位,被海内外炎黄子孙誉为“神州第一陵”。

主要景点

炎帝陵殿

炎帝陵殿

炎帝陵殿位于炎陵山(又名皇山)西麓,是炎帝陵景区的主体景点,沿陵墓南北纵轴线均衡对称布局,座北朝南,南临洣水。陵园保持了浓郁的清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古木参天,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分为四进:

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陵殿。四进为墓碑亭。

亭后是炎帝墓冢。墓前石碑为清道光七年知县沈道宽所书。

神农大殿

神农大殿

神农大殿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东侧,清式仿古建筑。大殿中央座立炎帝石雕祀像,一手拿谷穗,一手握耒耜,寓意开拓农耕文化。雕像两旁立有一对联石柱,“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炎帝石雕圣像

神农大殿以南依自有祭祀广场、朝觐大道、龙珠桥、朝觐广场、咏丰台、龙珠大道、圣德广场等建筑。

龙珠桥由三座拱桥组成。桥栏板雕刻的是古代乐器图案,分别如琴、筝、竽、笙、笛、箫、云板、编钟、月琴和琵琶。

朝觐广场为正八边形广场,中轴距离48米,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嵌入了“八卦”图案,纪念炎帝发明“重八卦为六十四卦”。

御碑园

御碑园-碑廊

位于炎帝墓冢之后,坐落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大殿后墓碑亭两侧有拱门道路可通。

廊壁刊历代御祭文碑51块(其中明代13块,清代38块),另刊宋、明、清及控记事文碑5块。现在最早御祭文碑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登基告祭文碑。

东西碑廓之间有九鼎台,台上列石鼎9只,每只高1.5米,重1.11吨,象征国家统一,金瓯无缺。园北面是弧形照壁,镶石刻壁画《神农功绩图》。壁画以炎帝功绩为主题,以原始先民从渔猎到农耕,从穴处到定居这一历史性转变时期的生产和生活为背景,采用线雕手法制作而成。

圣火台

圣火台

位于神农大殿南龙珠山,与咏丰台分列于祭祀大道两旁,居东。1993年为点取首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而建,台高40米,台中央立有高3.9米,体积为31立方米的褐红色点火石,正面刻有1.5米高的朱红象形体“炎”字,犹燃烧的火炬。93“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火种就是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点燃。

咏邮亭

1998年10月为纪念《炎帝陵》特种邮票发行而建。咏邮亭位于炎帝陵“皇山碑林”名碑北侧山坡上。亭系庑殿式结构,黄色疏璃瓦,亭宽6.05米,进深4.3米,高5.20米,亭中立有《炎帝陵》邮票小全张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炎帝陵》邮票小全张,背面刻邮票发行纪念碑文。碑座高0.68米,碑高1.28米,宽2.40米,厚0.25米。为当今世界最大之“邮票”。

五子庙

五子庙是为纪念“炎陵五子”建造的,炎陵民间流传着“炎陵出五子”的故事。五子即神农天子、钟馗才子、孟姜女子、铁头太子、罗浮孝子。

五子庙是1995年根据五子的传说形象而设计的仿古建筑,单层。里面摆放着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刚正、忠效、善良的圣人或奇人的塑像。

白鹭亭

座落在九龙印上方30米外,重檐圆顶结构,由6根直径30厘米的花岗石柱支撑。亭中央立有一块汉白玉碑,铭志株洲市各界为炎帝陵建设捐款文及名单。

神农洗药池

又名“天池”。位于炎陵山顶,宽约2亩许,其水夏凉冬温,清碧澄清。传说炎帝常在此洗药,尝味草木,故其水浴之可以健肤,饮之可以强体。

牌坊

御碑园-碑廊

位于106国道南侧,炎帝线端口处,距炎帝陵10公里。牌坊高18.66米,主体横跨22米,选用花岗石砌成,四根石柱下各安置石狮一座,牌坊正面刻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书“炎帝陵”;背面刻陈云同志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咏丰台

座落于龙珠山西面山坡,与圣火台遥相呼应。咏丰台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民国初年倒塌。1988年修复炎帝陵时,重建于炎帝陵殿的左侧山坡上,原台上有咏丰亭,2002年修建炎帝陵公祭区时,改建于龙珠山西面平台之上。现咏丰台石碑由一座花岗岩整石制作,碑顶雕有四方龙陛。

龙脑石

又称石龙鼓,位于陵前水岸,巨石临江,状似龙首,江水奔注喷薄,宛如鼓欲飞。传说当年炎帝灵柩水运至此,倾盆大雨,江水翻腾,一阵湍急旋涡,将炎帝灵柩沉入水底,卷入石穴。原来是水中的金龙为感炎帝救治之恩遂跃出水面,将炎帝请至龙宫作客。后来天上玉帝为惩罚金龙无理,用圣旨罚金龙化为石龙。龙头化为龙脑石,龙爪化为龙爪石。至今龙脑石、龙爪石风韵犹存,巨龙首兀立江面,栩栩如生,秀色可餐,风景迷人,为炎陵自然胜景。

龙脑石

圣德林

神农园

200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视察炎帝陵建设时倡议,“尽一份孝心,积一份功德,捐一棵大树”,绿化炎帝陵。之后,全省123个县(市、区)及林业部门积极响应,各捐献2棵大树,栽种于通往神农大殿的御祭大道两旁。在每棵香樟树下的天然河卵石上,用篆文镌刻各县(市、区)的名称。在圣德广场旁边,立有由杨正午书记亲笔题写碑名的“圣德林”碑,石碑之后呈现弧形树立着9块花岗岩留言碑,碑高2.6米,镌刻着123个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的祈愿。

“神农教耕”雕塑

鹿原亭

位于炎陵山山顶,亭呈飞檐角式,古色古香。相传炎帝出生后仙鹿为其喂奶,神鹰为其蔽日遮荫。据此传说,鹿原亭外置有石雕鹿群,卧、立、跃、哺,形神各异,栩栩如生,四周苍松环绕,景色宜人。

天使馆

位于炎陵北数十步。始建于明代,为历代钦差大祀官斋居,明末毁,清初重建,又毁于水灾。1989年在旧址之南另择地重建。

邑有圣陵

位于炎陵故道,桥头岭下官垄口道旁,石壁上镌刻乾隆十六年路碑“邑有圣陵”四个大字。炎帝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钟灵毓秀的“长沙茶乡之尾”,即今炎陵县(原名酃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路史》载,炎帝在临终之前嘱咐他的随从:“当葬南方,视旗矗立,遇峤即止”。人们按照他的嘱咐,沿洣水南上,寻找安葬之地。

阙门

炎帝陵阙门位于公祭区入口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石材干挂工艺建造而成。主塔高17.09m,被誉为“中华第一阙”。沿祭祀大道两侧立5对五谷柱,高8.79 米,直径1.2 米,分别雕饰稻、梁、菽、麦、黍图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陡坡塘大瀑布位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陡坡塘瀑布还有一个
世界园艺博览园又称世博园,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下,距市区约6公里,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园内树木花卉种类繁多,分成多个主题展区,是欣赏植物花卉、园林美景的好去处。世界园艺博览园园区分室内和室外两部门
襄阳郊外约15公里的隆中风景区,是传说中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务农的隐居地,这里也是“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的发生地。襄阳隆中和河南南阳一直在争夺“诸葛躬耕之地”的称号,作为普通游客不用太在意这些,毕竟两地为了这个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方,旅游区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主景点有野芳园、醉翁亭、同乐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丰乐亭。这里层峦叠翠,林壑尤美,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97年又
大洞竹海地处盘州东南部,主要分布在盘县的珠东、老厂、大山等四个乡镇,境内四季常青,竹林深幽,苍翠欲滴。大洞竹海主要有古法造纸遗址、竹海、狗跳岩、竹海寺等景点。其中,狗跳岩是景区的至高点,这里云海常铺,视野开阔,是黔西
天星桥景区位于黄果树瀑布景区下游6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开发游览面积4.5平方公里,由天然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景区组成。它溶汇了喀斯特地貌的精华,集山、水、林、洞、根、滕、石、瀑为一体,形成了形态各
织金洞,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洞中遍布各种形状的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由于整个洞穴景区的游览路线是单向行走路线,所以只要进洞就必须走完全程,从出口出来以后再
清凉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门内,是南京城西的丘陵山岗,山势椭圆,蜿蜒伸展于汉中门至定淮门一带。山高100多米,方圆约4公里,建有清凉山公园。跨虎踞路石头城与之遥相呼应,一雄浑壮阔,一宁静深沉,互为映衬。清凉山古名石头
凌云山风景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有山峰、古寺、佛像、石窟等景点可以观赏。景区内山水秀美,空气清新,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景区内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佛像,还有躺着的“睡佛”,可以去看看,挺有意思的。游客还可以去寺庙里听
泰升农业生态园,位于重庆涪陵区珍溪镇东桥村。生态园以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带动乡村旅游,集乡村游、休闲、娱乐、观光、垂钓等融为一体;并开展宴席宴会、特色餐饮、文化演艺、本地土特销售;大力推销季节性柑桔、西瓜、桂圆等特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