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江苏 > 扬州 > 瘦西湖

瘦西湖

06:30-17:30

旺季150.00元  淡季120.00元

江苏省扬州市大虹桥路28号
http://www.shouxihu.net/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览面积2.5 平方公里,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从隋唐开始,景区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盛世,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 ,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泛舟湖上,赏不尽湖光山色,听不完琴箫莺歌,美不够衣香人影。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入园

卷石洞天

卷石洞天原为小洪园,以怪石老木取胜,归歙县盐商洪徵治后,临水的太湖石山,搜岩剔穴,为九狮形,置之水中。卷石洞天的假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扬派叠石的代表作。

西园曲水

“西园曲水”为扬州著名的清二十四景之一,它取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行曲水以流觞”之意。这里的水道曲折逶迤,两岸树木扶疏,虽居闹市,却令人无法不感受到动中有静,静而不寂之妙。

虹桥揽胜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孔拱桥便是著名的大虹桥。它是清乾隆二十四景之一的虹桥揽胜,又名虹桥修禊。它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仿佛“彩虹卧波”。当年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迹和诗文,著名的有曹寅、孔尚任、郑板桥、卢雅雨等。在众多的名篇佳作中,尤以王渔洋一首《虹桥》最为出名:“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长堤

长堤春柳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进南大门后,现在我们漫步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了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荷浦熏风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风”。作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园主人是乾隆年间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皇帝曾多次临幸他的园宅,见其喜种荷花,故赐名“净香园”。现在这里池中栽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众多的野生白鹭在这里栖息,它们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水边散步,还有成群的野鸭,它们在湖面上自由地游弋、嬉戏,在这里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

徐园

徐园

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 “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徐园内的主厅是“听鹂馆”,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只是接缝处理得极为细腻。听鹂馆前陈列的两只铁镬每只重达三吨,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遗物,现在通过它们,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早在1500年前,扬州的冶铁技术就已经相当的发达了!

叶林

叶林,又称叶园,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叶秀峰为其父亲建造的私园,占地4.8公顷,1927年建成。园内林木森森,古木参天,主要以雪松、柳杉、璎珞柏等松柏类裸子植物为主。

四桥烟雨

四桥烟雨,为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初建于康熙年间。站在四桥烟雨楼上,南眺大虹桥,如巨龙饮水;北望长春桥,横架两岸,贯通东西;西顾五亭桥,如莲浮水面;俯视楼四桥烟雨楼下,春波桥连接小岛和堤岸。每当朝雾暮霭之际,烟水空蒙,四桥如彩虹蜿蜒出没其间,极云水飘渺之趣。乾隆曾临幸此地,当即赋诗一首并挥笔赐名为“趣园”。

小金山

小金山

湖上最大的岛屿——小金山。当年为迎奉皇帝到来,盐商开挖莲花埂新河,用开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山上遍植梅花,每当冬季梅香四溢,引得游人纷纷来此踏雪寻梅,故又称“梅岭春深”,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全都集中在这里,高低错落有序,每座建筑布局都很别致。

枯木逢春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建国初期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移至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桔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为“枯木逢春”。

吹台

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有一次行舟于此,来了雅兴,想钓鱼,一旁的盐商立刻找来两个水性好的水手,潜入湖底,以荷叶遮顶,荷茎换气,在水下将龙鱼备好,待皇上放钩,便挂上龙鱼。乾隆一看龙鱼上钩,一旁的文武百官们喝彩欢腾,皇帝大悦,但只见龙鱼上钩,皇帝不禁纳闷,正待发问,旁边的盐商早已察觉,凑上前去,说道:“凡鱼岂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龙。”一席话说得皇帝龙颜大悦。其实,钓鱼台的妙处在于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五亭桥

五亭桥

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欢迎大家届时前来切身体会明月当空、玉盘成双的美景。

凫庄

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在此处仰观五亭桥,只觉金碧辉煌,气势赫赫;从桥上向看凫庄,则可感到江南园林的怡人风情。

白 塔

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史载仿北海琼岛春荫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塔”的传说。著名学者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塔进行对比,认为白塔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这真是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山涧栈道由黄石垒成,雄浑古朴。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月、花,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郁达夫曾评论: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曾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金农的画室,近年重建。匾额上四个大字乃集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先生的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院落里,凿池堆山,架桥构屋,曲廊逶迤,小径通幽。真可谓步移景换,咫尺千里。“静香书屋”周围植梅花上百株,春寒料峭,瘦梅花繁;院中种植腊梅、春梅;书屋、家具、栏杆上雕着梅花,就连院门的造型也是梅花。

万花园

石壁流淙

“石壁流淙”是万花园内的主景之一,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桢设计。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石壁流淙”为清湖上二十四景之一,原为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整个景以叠石假山与建筑相融合,所谓“淙”是指水攒集在高处泻下形成瀑布景观。乾隆22年,皇帝来此,特赐名“水竹居”。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场景——怡红院的内景和潇湘馆的外景,就是以扬州的水竹居为蓝本而写的,由此可见历史上扬州园林的盛名。

书画碑廊

书画碑廊以歌咏扬州为主题,以明清、民国名人的诗词、歌赋、书画和扬州历史文化名人像为主要内容,共152间,长度越千步,是全国仅次于颐和园的第二长廊。每块碑刻长0.8米,宽0.4米,全部采用青石精心雕刻而成。碑廊第一部分是以郑板桥 “歌吹古扬州”为主题的歌咏扬州的书法绘画作品,勾勒出了300年来扬州文化的轮廓。第二部分是以江主席题写的“诗画瘦西湖”为主题,展出了众多近现代文人歌咏瘦西湖的诗词绘画佳作。

锦泉花屿

“锦泉花屿”,为清湖上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园西有一座水牌楼,南北与岛屿相接,是国内少见的水中牌楼,镌刻着“锦泉花屿”四字,与主厅清远堂成一条轴线,是瘦西湖水上游览线主航道进入该区域的重要入口,也是锦泉花屿区域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扬派盆景博物馆

扬派盆景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因为这里的藏品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活态的,所以在功能设计上就有了不同的要求。这里主要分为有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盆景是自然与生命的完美融合,所谓“艺术无国界”,今天盆景已经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所以在盆博馆下层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展示,介绍了世界盆景、中国盆景和扬州盆景。扬派盆景是中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以“苍古清秀,灵巧飘逸”的特点奠定了其在全国盆景界的地位。

唐罗城西门遗址

唐代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子城位于蜀冈之上,为唐代大都督府和官衙治所;罗城在子城南面,是唐代扬州工商业重地和市民的居住区。罗城呈南北长方形,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12公里,面积达13平方公里。这座城门是当年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现在我们看到,在唐城门遗址上采用了钢化玻璃罩进行保护,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唐代扬州西城门的旧貌,我们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在唐代城墙东侧,采用40×20cm,尺寸、风格与唐代城砖形状相似的砖,对城墙进行加高,恢复原貌。

波光亭

波光亭,原名九曲亭,隋唐时期就有记载,《扬州府志》中写道:宋太祖破李重进,驻跸蜀冈寺,下令建九曲池,九曲亭,后改称波光亭,南宋以后池在亭废。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卿汪应庚之孙(名冠贤),于九曲池建“接驾厅”,恢复景观,无比辉煌。不禁令人想起诗中的描述:池水亦何曲,水曲无急流。六朝风月地,自古重扬州。这里的建筑采用的宋代的风格。

醉月飞琼

万花园中屿多、桥多,其中“醉月飞琼”这座桥,取意古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天上仙女号飞琼,不知何时谪广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潮汕“胶己人”(自己人)从小接触到的大文人不一定是李白或者杜甫,而是那位潮州人都景仰的韩文公:韩愈。当年韩愈先生以“贬官”的身份来到潮州,尽管只驻扎了8个月时间,却改写了潮州的历史,教化和繁盛了整个潮州。韩文公祠是中
平罗玉皇阁景区位于平罗县城北大街,是县境内继沙湖之外的又一处较具规模和成熟的旅游景区,同时,也是自治区级文明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景区。平罗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80多年。占地面积36
关西位于新竹县东北部,三面环山,凤山溪及其支流流经,青山绿水环抱,古称美里庄;这里空气清新,高龄人瑞多,故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关西一带原是原住民的聚居地,清乾隆年间,客家移民由广东海丰、陆丰等地陆续入垦,才改写了关
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是自治区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西北面83公里处隆安县境内。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猕猴、石山苏铁、毛瓣金花茶、珍贵药用植物为主的野生动植物及石灰岩生态系统。保护区的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其中北周造像最为精美,隋代
台中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原建有孔子庙,格局与彰化孔子庙相近,但在日治初年被充作军营,不久即被折毁。据史料所载,当时台中孔子庙工程共费白银三万两,若与同期台中城内之考棚二万八千两,衙署二万两,城隍庙八千两之花费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邕江之畔,是一座展示民族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建成,2009年5月1日对公众免费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和国家4A
归元禅寺,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0公顷,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
古老的黄河野马般地奔腾着穿山越谷,经黑山峡一个急转弯流入宁夏的中卫境内。这一个急转弯,使黄河一改往日的汹涌成为文静秀美的少女,平静缓流,滋润两岸沃土;这一个急转弯,造就了一个神奇的自然景观———沙坡头。沙坡头,位于中
小琉球位于高屏溪口之南,东港港口西南约15公里处,是台湾省附近14属岛中唯一的珊瑚礁岛屿,隶属屏东县琉球乡。整个岛屿北宽南狭,周围12公里,面积约6.8平方公里,地势略向东北缓斜,沿岸有因海水侵蚀所形成的珊瑚礁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