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桃源山腹地,你会瞧见这么一处风景——桃川书院,其左右小丘环抱,面临一池碧水,绿瓦白墙,山环水绕,妙趣无穷。加之前有聚贤桥接引,水府阁后倚,更使得其整体格局尽显端庄秀美,雍容典雅。
其位于桃源山景区,始建于唐代。清乾隆十八年(1753),桃源县令屈宜伸曾主持整修,1992年,因此处存放了古往今来众多名家的书法碑刻,数量达近百方。故经由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修复时,更名为“天宁碑院”。其中“天”是缘于桃花源是福地洞天,“宁”是缘于桃源山是道教胜地,取宁静祥和之意。结合桃花源文化对传统文化追溯传承的需求,现今恢复桃川书院,传播桃花源传统文化!
桃川书院所处位置风水很好,坐西朝东,居高览远,风光弥望。内景别致,满目玲珑。借情景界辽阔,季相变化丰富,风致韵绝。总占面积为9600平方米,整个桃川书院是一座三层阶梯式的仿古院落建筑群。
步入桃川书院入目即是高大的牌坊——石牌坊,上书的“天宁碑院”四个大字,是由我国著名作家周而复所题。石牌坊上的这副对联“镂汉镌唐,风神藐一世;寻幽抉秘,气韵足千秋。”高度概括了桃川书院集民间石雕技艺之大成,汇潇湘国学文化之精华,纳五湖山水于一堂的特点。
牌坊下面是石雕的八仙像,则是依据道家中极具有代表性,喜欢游山玩水而与桃花源结下深厚情谊的神仙形象而雕刻。
正立于院子中间的是一座巨大的石碑“百寿碑”。其碑刻的正面刻有一百个“寿”字,但每一个寿字都是不同的字体,上面是“福禄寿”三星报喜,两边有狮子守碑,下面有赑屃驮碑,底下的碑台上还刻有一百个“福”字,也是一百种不同的写法。
相传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各国货币、度量衡及文字的写法,但是只有“福”“寿”两字没有统一,因为在他看来,每一个人的福气和寿命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他希望自己能够多福多寿,所以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这么多不同的福字和寿字的写法。
走过牌坊,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百龙石环亭”,每座亭子是由两个石亭环在一起组合而成,而且是以龙头为亭面,以龙身为亭柱,整整雕刻了一百条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桃川书院内左右两缘均置围廊。廊壁嵌镶五湖四海历代名流诗文。其中最为璀灿夺目的内部景物是龙雕石艺。这里的一切石作皆装饰浮雕,饰有龙的形象。其中百寿碑、藏书阁及其四周围的石作构件共计雕龙2000多条。百寿碑为屏为景,迎面雕嵌篆体百姿寿字,北面相应为百态奇葩,工艺奇绝。
抵达第二层,这里两旁的两间建筑是之前的桃花源历史名人展馆,现在则作为国学题材的文化体验课堂,在这里定期会举办国学教育体验营,面向青少年和各个阶层的群体宣讲国学文化精粹,开展丰富有趣的国学体验活动。
第三层则是桃川书院的主馆,现在已经恢复为国学名师讲堂,这里不仅有众多省内外的国学名师定期开讲,更是举办了启蒙礼、成人礼、诗歌会、书画会等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两边还各有一条碑廊,这里面是存放的现代名家题写桃花源的诗词碑刻一共84方,展出了历代名人与桃花源的交往与题咏,深刻体现了桃花源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