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四川 > 广安 > 邓小平故里-

邓小平故里-

每周二至周日8:30—17:30对外开放;非节假日周一闭馆不闭园

免费

四川省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

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

邓小平同志故居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生在这里,在此生活了15年。邓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同川东很多民居一样,邓小平故居掩映在一蓬蓬慈竹之中。故居坐东向西,占地883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建筑,穿斗式承重体系,共17间,分正房、左厢房、右厢房。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小平同志为专题的博物馆。陈列馆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共收集了有关小平同志的408幅图片、170件文物、200多件档案文献资料,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陈列馆座西向东,一字排开,三个青瓦坡形屋面,三叠三起,一起比一起高,最后耸立起一座丰碑,蕴寓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16-17] 

邓小平缅怀馆

邓小平缅怀馆

邓小平缅怀馆

邓小平缅怀馆是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缅怀其崇高风范的又一重要纪念场所。建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与邓小平故居之间,距离东南方向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约70米,占地面积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1/2。 

邓小平缅怀馆以“回家”为设计理念,以亲切自然、温馨情感为建筑设计指导,其功能以展示邓小平同志生前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并以真实遗物为主陈列。展览主题为“小平,您好”,意在突出展示政坛之下的平民邓小平,表达“人民领袖人民爱”。整个展览是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基本陈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基础上,对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完整补充,让人们更加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 

邓小平铜像广场

邓小平铜像广场

邓小平铜像广场

三面山脊环绕,形似一把天然的大座椅,邓小平铜像就端坐于这片绿草茵茵、古树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邓小平铜像高2.5米,重1.2吨,铜像坐北朝南,基座是由黑金沙花岗石做成,正前方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这尊铸铜座像面容温和,两颊瘦削,目光敏锐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沿口布鞋,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亲切地注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风尘,回归故里,注视着家乡的发展变化。

2004年8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邓小平铜像揭幕。 

翰林院子

翰林院子

翰林院子

翰林院子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系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邓时敏居住的旧宅。邓时敏仙逝后,邓氏族人公议把翰林院子辟为学馆,办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学校。邓小平5岁入翰林院子发蒙读书,学名邓先圣。 

翰林院子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两个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等组成,占地2219平方米,建筑面积1671平方米。 

蚕房院子

蚕房院子

2002年12月,翰林院子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蚕房院子

蚕房院子是邓氏家族养蚕、缫丝的作坊,建于清朝末年,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现设有序厅、展厅、蚕房、蔟室、缫丝、织绸、蚕丝历史文化、蚕丝科普、丝绸旅游商品等展室。

2002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家老井

邓家老井

邓家老井

邓家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500多年。老井直径约1米,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井水常年充沛,水面始终高出地平面60厘米,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井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洌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这清冽的井水,养育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小平同志喝着邓家老井的水,一直到他离开家乡。 

放牛坪

放牛坪是邓小平同志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

放牛坪地图

放牛坪地图

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神道碑

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字逊斋,号梦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

神道碑

神道碑

进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邓时敏为官忠耿,刚果持正,政绩斐然,声然远播。年老后乞休,返乡卒于家,诰授通奉大夫。神道碑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碑高约5米,碑石上竖正书“诰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额上雕龙极富动感,龙头戏珠,珠中阳刻一“圣”字,碑立在贔屭(拼音:Bìxì)上(这个看似乌龟的动物叫贔屭,龙头龟身,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力大无穷),碑两侧分别立一望柱,云龙雕刻造型甚美。柱顶分别雕刻蹲立石狮。此碑在《广安州新志·金石志》上有载。遗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毁。此碑于2000年重建,2003年3月修复完善。

德政坊

德政坊

德政坊

德政坊离神道碑约100米处的牌坊叫德政坊,它与神道碑一样,是当时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赐造的。牌坊村正是由于有了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此牌坊于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质复建。牌坊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三重檐,中脊有镂空雕饰,两端有鸱吻与坊盖之翘首对应。中门横跨宽4米,两对抱鼓石上分别刻有“双狮滚带”等多种浅浮雕图案。中门上方横额上正书“德政坊”、“功勒金石”。两侧门较之中门略低、略窄,门上镶嵌石板,石板上透雕各种花卉图案;并书有“恭谦”、“正直”、“咏仁”、“讼理”。四根方形枋柱竖立于地面四块长方形整石之上,枋柱上分别镂刻楹联:“宏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敏思勤行盛德若愚,为善最乐诗书传家”。楹联和横批都是邓时敏一生功绩与德行的写照。 

百花潭

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荷花,初夏时节,碧荷连天、绿满大地、莲花朵

百花潭

百花潭

朵,香飘满园。轻风吹过,花儿娇羞欲语、随风起舞、揺曵生姿,为这宁静的湖光山色凭添了许多的生机和灵气。由此让我们不禁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邓绍昌墓地

邓绍昌墓地

邓绍昌墓地

邓绍昌是邓小平的父亲,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岁。邓绍昌早年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教过书,当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由于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他开明正直,思想进步,嫉恶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他参加了当地的袍哥组织,做过协兴“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升为“掌旗大爷”。他奔走呼号,积极从事反洋教和“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了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的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是为邓小平选择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这个决策对于邓小平的一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

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邓绍昌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洗砚池

因其形状似砚台而得名,面积约8亩,邓小平同志儿时常在这里取水研墨习字,并在池中洗笔。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捐资60万元按照原貌修复。池中种植了近千株观赏藕,并放养了一批观赏鱼。 

佛手山

位于协兴镇果山村,距小平故居3公里。小平同志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的墓地就坐落在佛手山的半山腰处,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佛手山满山遍野种植了广柑、柚子、蜜桃、枇杷等水果,一年四季群花争艳,瓜果飘香,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

佛手山

佛手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势奇特,有人说它像打坐的佛祖,左手拈诀,右手抚膝,端坐莲台。远处的层层浅丘,恰似朝圣的信徒,虔诚地拱伏于地,大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 

北山小学堂

北山小学堂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老街,距离邓小平故居约2公里,建于清代,占地面积6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54平方米。

北山小学堂系根据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的规定,在各地办学热潮的影响下,由协兴场一刘姓绅士与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等开明绅士共同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办,是协兴场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堂。1911—1915年,邓小平在此接受初步的新式教育。当时北山小学堂有学生百余人,分甲、乙、丙、丁四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课程完全不同于私塾,既有白话文的国文,还新增了算术、修身、体育、图画等。早期在校任教的有刘星一、邓绍昌、邓俊德、陈鲁山、蒋能彬等。这些人士都是不满封建礼教、认识到时代潮流的趋向、思想激进、曾参加过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教师,除了传授新学,还给学生讲授有关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

邓小平学习刻苦,天资聪颖,始终是班上的尖子生。在几年的考试中,除因病有一次考得第二名外,其余都是第一名,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佩服。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北山小学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古镇依水而建,周围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
芋头古侗寨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的芋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今有642年历史,清顺治年间(1644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
孽龙洞位于萍乡城北15公里处的杨歧山下,是一个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溶洞。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想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许真君制服于杨歧山下这个山洞里,故名孽龙洞。洞长4公里,蜿蜒曲折,溪水相
龙津风雨桥位于怀化芷江县,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余年。历史上几毁几修,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龙津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
魏源故居总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1794年,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 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源诞生在这里。魏源故居是一座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院前有木结构槽门,四周用 干打垒土墙围绕,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其
名人雕塑园位于市行政中心南面,是以抚州历代66位名人雕塑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公园内建有广场游步道、石山瀑布、建筑小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不错,休闲逛逛很合适。景区的主体是一个长条形的小岛,四周有水环绕,并以桥相连。北
三国赤壁古战场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整个景区将古战场遗址和仿汉
勾蓝瑶寨是典型的乡村景观,田园风光异常优美,是生态博物馆的景观基石。瑶寨除了常规的稻田景观,勾蓝瑶寨结合旅游开发形成了花海、荷花池和生态蔬菜园等田园风光,同时开发了狮形湖。(1)花海:花海主要集中三大块:古城墙门、盘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为歇山顶
大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大开元寺的景点沿着中轴线有天王殿、拜亭、拜庭、大雄宝殿、桑蓬古迹、甘露戒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