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区域简介
永州特产
永州市东安县传统的名菜。此菜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被列为国宴菜谱之一。有壮腰健肾调理, 贫血调理 ,气血双补调理的功效。
永州传统名菜。永州血鸭分为多种,有江永,道县,新田、宁远、蓝山、东安、双牌等多个说法。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此菜。具有美味、开胃凉血的特点。
粑粑油茶是蓝山特有的传统名点,以辣、香、甜、脆、味美著名。粑粑系用本地产的优质糯米制做,油炸成鸽蛋大小,每碗盛十至十二个,配以炒熟的花生米、黄豆、冻米等,面上稍撒点葱花,然后泡进滚开的油茶姜汤(汤中放有生姜、少许红糖和茶叶)中,既香气四溢,又辣甜松脆,十分可口。油茶落肚,发汗驱寒,能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健身防病。
南朝时期,郴州、桂阳一带土
永州异蛇酒是用永州特产之异蛇,配以多种名贵中草药及陈酿粮酒,在历代民间秘方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生浸活蛇精制而成。该酒祛风除湿、舒筋活骨,对风湿骨痛、手脚麻木有显著功效,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它结合古代的特色,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药材,适合各年龄的人
永州米粉历史较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零陵、祁阳一带就有米粉。作为食品,先是家常小吃,后来进入餐馆。到民国初年,祁阳、零陵及各县城都兴起米粉,米粉馆遍布大街小巷。改革开放以来,米粉成为永州人民最喜爱的早餐主食,在大大小小的早餐店都有出售;品种不断增多,花样百出。由早先的汤粉、凉拌粉、演绎成鱼粉、三鲜粉、砍肉粉、杀猪粉、羊肉粉、牛肉粉、餐粉、凉拌粉、禾亭水粉
零陵喝螺丝,也称永州喝螺,是永州地区著名的小吃。据志书记载,零陵喝螺这种饮食习惯有一千多年历史。零陵喝螺的传统做法:选用当地产的铁螺丝,置水中并滴几滴茶油,过一两天使之吐出淤泥杂质。再用清水洗净,将剁成泥的瘦肉掺水拌匀,倒入盆内,让铁螺饱食。然后再剁掉螺尾,擦洗干净,放入烧红的铁锅内,炒干水气,加适量茶油、盐、米酒复炒,随后将生姜、大葱、蒜泥、辣椒、紫苏、酱
喝油茶是瑶族同胞的食俗,在湖南的江永、蓝山、江华以及广西的恭城、富川等地都很盛行。江永瑶山油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就享有盛名,近年来更是花开四季,香飘八方。2017年12月在福建沙县的中国小吃美食节上,荣获“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称号,另外还分别获取“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湖南金牌旅游小吃”、“永州十大特色小吃”等荣誉。江永油茶的传统做法:选用当地高山谷雨茶
东安县新圩江镇的中田社区(过去为乡),出产的橙子糖,享有盛名。据东安县志记载,中田橙子糖最早出现在清代末年,距今有上百年历史。其制作方法讲究传统:先熬制谷芽糖,将谷芽与米浆、糖混合,置铁锅熬成谷芽糖;再加工橙片,将橙子削皮后切成同心圆橙片,去籽,入石灰水浸泡一天,去涩味沥干;后熬制,将橙子片和谷芽糖置铁锅中熬制,待橙片颜色成红褐、透亮,谷芽糖水熬干,现橙皮花
下灌水丸子,也叫状元水丸子,因唐代宁远状元李郃(宁远下灌人)而得名。传说李郃回乡省亲,其父卧病在床,进食甚少,李郃很为担忧,为使父亲进食,亲自将鲜猪肉用刀背轻敲慢锤,制成肉糊,用调羹将肉糊舀入汤锅煮熟,撒上葱花,这一碗滑嫩鲜香的肉丸汤,竟让父亲吃后食欲大增,不出几日,身体痊愈。由此,体现孝心的状元水丸子故事传遍乡里。今日下灌村水丸子店的师傅们仍沿袭传统做法:
祁阳凉粑也叫清凉糍粑,吃起来香甜爽口,清凉沁人;夏天吃凉粑更有祛暑解渴之效能,是祁阳著名特色小吃。传统的凉粑制作方法:采用上好糯米,用石磨制成糯米浆,过滤后,上笼蒸一、两个小时,趁热放入石臼舂槌半小时,然后挤压成糍粑,将花生仁、碎芝麻、薄荷油等酿入,定形即可。传统的凉糕盛行已久,是祁阳人难以忘却的小吃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