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四川 > 乐山 > 乐山市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旺季(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80元/人次。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http://www.leshandafo.com/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佛像结构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历史传闻

根据相关记载,乐山大佛曾经数次闭眼流泪显灵,而每一次都是和当时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关。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大佛流泪、闭眼以及显灵的照片以及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乐山大佛如此悲愤以及喜悦: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回顾: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

1962年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饿死的人数于万计,岷山上漂浮众多尸体,大佛不忍看这人间的悲剧,痛苦的闭上眼睛并默默的流 泪。1963年的时候,灾情不见好转,饿死的人继续增加,大佛无力拯救苍生,再一次的闭眼默默流泪。 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乐山大佛裸露在外,仅有一两百年

乐山大佛建成之后,有巨大楼阁笼罩其上。笼罩大佛的建筑由于天灾人祸,建了又毁,毁了又建,一直持续到近代。

在明代之前,笼罩大佛的楼阁建造考究,气势雄伟。唐代叫大像阁、大佛阁。北宋叫凌云阁。南宋叫天宁阁。元代叫宝鸿阁。

到了明清时期,楼阁不复存在,而代之以简单的棚或亭。明代笼罩大佛的建筑叫佛棚。佛棚前倾6米,后倾4米,共有2层,结构是立柱加盖。清代笼罩大佛的建筑胶佛亭。佛亭罩在大佛顶部,为重檐结构。最晚在同治期间被毁。

一两百年前,大佛才开始长年累月裸露在外,遭受日晒雨淋,一直到今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等言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才会显示。
更多景点
号称“西来第一禅林”的广德寺,身处遂宁城西的卧龙山山首,建筑面积位居全省第一,规模宏伟,大约有8350平方米,园林面积更加广阔,达到18万平方米,几乎覆盖整个卧龙山。广德寺之所以如此声明远播,是因为广德寺历经唐宋明朝
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山西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西临209国道,东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盐湖,堪称风水宝地。李家大院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
龙王洞,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境内,紧邻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距武陵源区约14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约48公里,省道306经过景区,这里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龙王洞总长约3
沈园沈园,位于绍兴市区鲁迅路和延安路之间,本系沈氏私家花园,占地57亩,为宋代江南著名园林。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情深,后被迫分开。绍兴二十一年,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
广武古城,在山阴县城南40公里的广武汉墓群南侧,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绾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是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对峙的敌楼,
黄龙洞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列为国际旅游洞穴会员、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点)、中国旅游首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的历史发展过程恭王府最初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宁安市西南6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90公里,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景区由百里长湖、火山口原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三部分组成。镜泊湖以湖光山
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衡阳市南岳区境内,高峰是海拔约1300米的祝融峰。在“五岳”中,衡山的地理位置靠南,相比较气候条件好,使得山中一年四季都是满目苍翠,树木茂盛,有着“五岳独秀”的美称。而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成语“寿比南山
百草堂为“中华第一龙”栖圣地。园内阳光充足,四季温暖,流水淙淙,灵气融融,脉正气顺。 百草堂的主题是“神农医药文化与养生”。在百草堂构架的基础上建成了“绿色生态养生园”,其主题是“绿色生态养生与平衡”。并在堂内建有以